|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7页 |
| ·钢中残余铜元素的研究概况 | 第7-8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7-8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8页 |
| ·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 第8-10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钢中残余铜元素的主要来源及钢液脱除技术 | 第10-13页 |
| ·铜元素的来源 | 第10-12页 |
| ·钢液脱铜技术及原理 | 第12-13页 |
| ·铜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 第13-16页 |
| ·铜元素对钢材性能的有益影响 | 第13-14页 |
| ·铜元素对钢材性能的有害影响 | 第14-16页 |
| ·铜元素在钢中的偏析 | 第16-18页 |
| ·铜元素引起钢热脆性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抑制措施 | 第18-23页 |
| ·铜元素引起钢热脆性机理 | 第18-20页 |
| ·影响铜元素热脆性的因素 | 第20-21页 |
| ·残余有害元素As、Sn、Sb等 | 第20-21页 |
| ·热加工气氛对铜脆性的影响 | 第21页 |
| ·热加工时间及温度对铜脆性的影响 | 第21页 |
| ·抑制残余铜元素热脆性的措施 | 第21-23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 ·实验原料及成分设计 | 第23-24页 |
| ·真空感应炉实验 | 第24-25页 |
| ·真空感应炉简介 | 第24页 |
| ·真空感应炉实验工艺路线 | 第24-25页 |
| ·锻造以及表面氧化工艺 | 第25页 |
| ·试样制备以及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 ·研究方案 | 第26-27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52页 |
| ·铜富集浓度的理论计算模型 | 第27-28页 |
| ·试样金相显微观察与分析 | 第28-38页 |
| ·无氮气保护下,试样表面氧化的金相显微观察 | 第28-32页 |
| ·氮气保护气氛下表面氧化的金相显微观察 | 第32-34页 |
| ·含B试样表面氧化后的金相显微观察 | 第34-38页 |
| ·富铜相的SEM形貌观察与EDS鉴定 | 第38-45页 |
| ·氧化性气氛条件下试样富铜相SEM形貌观察及EDS分析 | 第38-43页 |
| ·氮气气氛保护下试样富铜相SEM形貌观察及EDS分析 | 第43-45页 |
| ·钢中加入B元素后的表面氧化后界面SEM形貌观察及EDS分析 | 第45-52页 |
| ·氮气保护气氛下表面氧化的SEM观察及EDS分析 | 第46-50页 |
| ·非氮气保护下表面氧化的SEM观察及EDS分析 | 第50-5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