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7页 |
|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大豆异黄酮概况 | 第7-8页 |
|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和含量分布 | 第8页 |
| ·大豆异黄酮理化性质 | 第8-9页 |
| ·异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检测方法 | 第9-11页 |
| ·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 | 第9-10页 |
| ·大豆异黄酮纯化方法 | 第10-11页 |
| ·大豆异黄酮检测方法 | 第11页 |
| ·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和生理功能 | 第11-14页 |
| ·抗癌作用 | 第11-12页 |
| ·对心血管疾病作用 | 第12页 |
| ·预防骨质疏松 | 第12-13页 |
| ·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 | 第13-14页 |
| ·保护神经 | 第14页 |
| ·抗菌消炎 | 第14页 |
| ·其它功能 | 第14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1. 建立大豆总异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2. 探讨大豆总异黄酮的最佳工艺路线 | 第16页 |
| 3. 大孔树脂纯化大豆异黄酮工艺路线的探究 | 第16页 |
| 5. 大豆异黄酮药理实验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大豆总异黄酮检测方法研究 | 第17-22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 ·材料 | 第17页 |
| ·试剂 | 第17页 |
| ·供试品溶液的配置 | 第17-18页 |
| ·仪器 | 第18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18-19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18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8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18-19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19页 |
| ·重现性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1页 |
| ·最大吸收波长确立 | 第19-20页 |
| ·标准曲线 | 第20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20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20-21页 |
| ·重现性 | 第21页 |
| ·本章小节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大豆总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22-34页 |
| ·大豆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2-2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22-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大豆总异黄酮的纯化工艺优化 | 第28-32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28-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4-40页 |
| ·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 第34-3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4页 |
| ·试验与方法 | 第34-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大豆异黄酮药理实验研究 | 第40-46页 |
| ·大豆异黄酮抗高血脂症作用研究 | 第40-4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 ·试验与方法 | 第41-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页 |
| ·大豆异黄酮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43-4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 ·试验与方法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附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