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根据的理论研究模式第11-15页
 (一) 外国关于单位犯罪处罚依据的理论研究模式第11-13页
 (二) 我国刑法理论对单位犯罪处罚依据的理论研究模式第13-15页
二、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依据的理论概述第15-24页
 (一) 外国关于单位犯罪归责原则的几种理论第15-19页
  1.替代责任论(vicarious liability)第15-16页
  2.同一视论(identification doctrine)第16-17页
  3.相互作用理论(complementary approach)第17页
  4.上级责任原理(the doctrine of respondent superior)第17-18页
  5.企业组织体责任论第18-19页
 (二) 对外国的单位犯罪归责理论的评述第19-20页
 (三) 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根据的理论第20-24页
  1.人格化社会系统责任论第20-22页
  2.组织体刑事责任论第22-23页
  3.规范的双重证明理论第23-24页
三、单位犯罪能力的探讨第24-36页
 (一) 单位犯罪能力的确立基础:单位的本质第24-29页
  1.法人的本质第24-27页
  2.法人的内部构成要素第27-29页
 (二) 单位犯罪能力的重塑第29-36页
  1.单位犯罪能力的论证方式的本质及评述第29-31页
  2.单位犯罪能力的构成要素第31-34页
  3.单位犯罪能力复合性构造与其他理论的比较第34-36页
四、单位犯罪中单位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第36-43页
 (一) 单位犯罪中单位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合理性第36-38页
 (二) 单位犯罪中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单位成员的范围第38-41页
  1.直接负责的含义第38-39页
  2.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第39-40页
  3.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第40-41页
 (三)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
下一篇:刑法中“不法侵害”之争点述评--以正当防卫制度为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