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目录 | 第1-8页 |
图目录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当前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应用PI 演算描述网格工作流的优势 | 第13页 |
·课题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工作、贡献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网格工作流特性及PI演算理论研究 | 第17-28页 |
·网格工作流概述 | 第17-20页 |
·网格工作流定义 | 第17页 |
·网格工作流规范 | 第17-19页 |
·网格工作流并行计算模式 | 第19-20页 |
·网格工作流特性分析 | 第20-21页 |
·PI 演算理论研究 | 第21-25页 |
·Pi 演算基本语法 | 第21-24页 |
·Pi 演算等价性理论研究 | 第24-25页 |
·应用PI 演算进行描述的描述思路与PI 演算动态性分析 | 第25-27页 |
·描述思路 | 第25-26页 |
·Pi 演算动态性分析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网格工作流的PI演算形式化描述 | 第28-51页 |
·描述内容的选择与描述粒度设置 | 第28-29页 |
·网格工作流基本活动的形式化描述 | 第29-31页 |
·网格工作流原子活动的描述 | 第29页 |
·网格服务的描述 | 第29-31页 |
·服务交互的描述 | 第31页 |
·网格工作流流程结构的形式化描述 | 第31-37页 |
·描述规则 | 第31-32页 |
·基本控制流结构的形式化描述 | 第32-35页 |
·多实例模式的形式化描述 | 第35-37页 |
·网格工作流规范的形式化描述 | 第37-42页 |
·语义映射规则 | 第37页 |
·变量、活动与相关集的形式化描述 | 第37-41页 |
·错误与补偿机制的形式化描述 | 第41-42页 |
·事件处理的形式化描述 | 第42页 |
·网格工作流并行计算模式的形式化描述 | 第42-46页 |
·描述规则 | 第43页 |
·并发执行模式的形式化描述 | 第43-44页 |
·管道执行模式的形式化描述 | 第44-46页 |
·构建网格工作流形式化模型的闭系统与形式化描述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应用实例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网格工作流过程形式化验证方法研究 | 第51-66页 |
·传统模型验证技术概述 | 第51-52页 |
·传统验证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 第52-53页 |
·本文验证方法 | 第53-63页 |
·过程有效性定义 | 第53页 |
·预备理论 | 第53-57页 |
·有效性验证方法研究 | 第57-63页 |
·有效性验证方法小结 | 第63页 |
·审稿流程实例的有效性检测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网格工作流过程形式化验证方法应用 | 第66-77页 |
·验证工具与验证平台搭建 | 第66-68页 |
·验证工具 | 第66-67页 |
·验证平台搭建 | 第67-68页 |
·网格工作流密码破译流程交互有效性验证 | 第68-73页 |
·应用说明 | 第68-69页 |
·形式化描述 | 第69-71页 |
·交互有效性验证 | 第71-73页 |
·弱有效性与延迟有效性验证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未来工作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