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一、引言 | 第9-14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二、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与根源 | 第14-25页 |
(一) 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 | 第14-20页 |
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定义 | 第14-16页 |
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16-18页 |
3.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二) 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 | 第20-25页 |
1. 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 第20-21页 |
2. 一些基层政府寻租和与民争利现象严重 | 第21-22页 |
3. 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分配不公 | 第22-23页 |
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就业难等各种社会问题突出 | 第23-24页 |
5. 某些政府工作人员腐败、滥用职权现象严重 | 第24页 |
6. 参与主体法律意识薄弱、自身素质偏低 | 第24-25页 |
三、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的理论与组织基础 | 第25-34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 第25-26页 |
2. 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 第26-27页 |
(二)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1. 市民社会理论 | 第27-28页 |
2. 治理理论 | 第28-29页 |
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9页 |
4.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9-30页 |
(三)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的组织基础 | 第30-34页 |
1.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 第30-31页 |
2. 非政府组织参与防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优势功能 | 第31-34页 |
四、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的现状与困难 | 第34-39页 |
(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的现状 | 第34-36页 |
1. 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 | 第35页 |
2. 参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 | 第35页 |
3. 促进有序参与、保持社会稳定 | 第35-36页 |
(二)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的困难 | 第36-39页 |
1. 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发展空间 | 第36-37页 |
2.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7页 |
3.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 第37-38页 |
4. 非政府组织专业化程度低、组织工作形式化 | 第38-39页 |
五、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治的对策分析 | 第39-51页 |
(一) 构建良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 | 第39-41页 |
1. 增强社会群体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和参与意识 | 第39-40页 |
2. 增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信和协作意识 | 第40-41页 |
(二) 完善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 | 第41-44页 |
1. 完善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建设 | 第41-42页 |
2. 建立科学合理的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体系 | 第42页 |
3. 完善非政府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42-43页 |
4. 拓宽非政府组织的融资渠道 | 第43-44页 |
(三) 健全非政府组织各种治理功能 | 第44-51页 |
1. 完善非政府组织利益表达中介功能 | 第44-45页 |
2. 强化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监督职能 | 第45-47页 |
3. 非政府组织应努力为有序的公民参与搭建平台 | 第47-48页 |
4. 完善非政府组织弱势群体帮扶机制 | 第48-49页 |
5. 积极发展社区非政府组织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