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1页 |
·照明光源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白光LED 技术 | 第15-21页 |
·LED 发光的基本原理及特征 | 第15-16页 |
·白光LED 的实现方法 | 第16-20页 |
·白光LED 的应用 | 第20-21页 |
·色度学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CIE 色坐标 | 第21-22页 |
·色温 | 第22-23页 |
·显色性 | 第23页 |
·光致发光理论 | 第23-28页 |
·发光中心的跃迁发射原理 | 第24-25页 |
·晶格场理论 | 第25-26页 |
·能量传递 | 第26-28页 |
·白光LED 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 第28-38页 |
·基于蓝光LED 芯片激发的荧光粉 | 第29-32页 |
·基于紫外-近紫外LED 芯片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以及各种单色荧光粉 | 第32-38页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势 | 第38页 |
·本课题的来源、研究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8-41页 |
·本课题的来源 | 第38-3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9-40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1-46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1-44页 |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样品的合成方法 | 第41-44页 |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44-46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4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4-45页 |
·紫外-可见吸收-反射光谱 | 第45页 |
·荧光光谱测试 | 第45-46页 |
第三章 Eu,Mn 共激活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在紫外激发下的发光性质研究 | 第46-68页 |
·Ba_2Ca(B_3O_6)_2:Eu~(2+),Mn~(2+)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 第46-58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物相和形貌分析 | 第47-49页 |
·漫反射和吸收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Ba_2Ca(B_3O_6)_2 中单掺和双掺Eu~(2+)/Mn~(2+)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Ba_2Ca(B_3O_6)_2:Eu~(2+),Mn~(2+)中Eu~(2+)→Mn~(2+)的能量传 | 第51-56页 |
·Ba_2Ca(B_3O_6)_2:Eu~(2+),Mn~(2+)的CIE 色坐标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Ca_7Mg_2P_6O_(24):Eu~(2+),Mn~(2+)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 第58-68页 |
·引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物相分析 | 第59-60页 |
·Ca_7Mg_2P_6O_(24)中单掺和双掺Eu~(2+)/Mn~(2+)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Ca_7Mg_2P_6O_(24):Eu~(2+),Mn~(2+)中Eu~(2+)→Mn~(2+)的能量传 | 第61-66页 |
·Ca_7Mg_2P_6O_(24):Eu~(2+),Mn~(2+)的CIE 色坐标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Ce~(3+)/Eu~(2+)共掺Ca_2BO_3Cl 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 第68-80页 |
·引言 | 第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页 |
·物相和形貌分析 | 第68-71页 |
·Ca_2BO_3Cl 中单掺和双掺Ce~(3+)/Eu~(2+)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71-73页 |
·Ca_2BO_3Cl:Ce~(3+),Eu~(2+)中Ce~(3+)→Eu~(2+)的能量传递 | 第73-78页 |
·Ca_2BO_3Cl:Ce~(3+),Eu~(2+)的CIE 色坐标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Y_4MgSi_30_(13):RE(RE = Bi~(3+),Eu~(3+); Ce~(3+),Tb~(3+),Eu~(3+))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 第80-100页 |
·单一基质掺杂暖白光荧光粉Y_4MgSi_30_(13):Bi~(3+),Eu~(3+)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 第80-90页 |
·引言 | 第8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1页 |
·物相和形貌分析 | 第81-83页 |
·Y_4MgSi_30_(13)中单掺和双掺Bi~(3+)/ Eu~(3+)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83-84页 |
·Y_4MgSi_30_(13):Bi~(3+), Eu~(3+)中Bi~(3+)→Eu~(3+)的能量传递 | 第84-88页 |
·Y_4MgSi_30_(13):Bi~(3+),Eu~(3+)的CIE 色坐标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RE~(3+) (RE = Ce, Tb, Eu)掺杂Y_4MgSi_30_(13)的合成及UV 激发下发光性质研究 | 第90-100页 |
·引言 | 第90页 |
·实验部分 | 第90页 |
·物相分析 | 第90-91页 |
·Y_4MgSi_30_(13):RE~(3+) (RE = Ce, Tb, Eu)的发光性质及CIE 色坐标 | 第91-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荧光粉Ba_2Si_30_8:Eu~(2+)和Ca_3(V0_4)_2:Sm~(3+),Eu~(3+)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 第100-116页 |
·Ba_2Si_30_8:Eu~(2+)绿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紫外激发下的发光性质研究 | 第100-105页 |
·引言 | 第100页 |
·实验部分 | 第100-101页 |
·物相分析 | 第101页 |
·Ba_2Si_30_8:Eu~(2+)的发光性质及CIE 色坐标 | 第101-105页 |
·小结 | 第105页 |
·Ca_3(V0_4)_2:Sm~(3+),Eu~(3+)红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 第105-116页 |
·引言 | 第105-106页 |
·实验部分 | 第106页 |
·样品的物相及形貌分析 | 第106-107页 |
·Ca_3(V0_4)_2:Eu~(3+)的发光性质 | 第107-109页 |
·电荷补偿剂对Ca_3(V0_4)_2: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Ca_3(V0_4)_2:Sm~(3+),Eu~(3+),Li~+的发光性质 | 第110-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附表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