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细胞坏死机理及其抗病性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表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 生物体中活性氧的研究进展第10-16页
   ·活性氧中间体的概念及种类第10-11页
   ·ROI的产生第11-12页
   ·ROI的清除第12-14页
   ·ROI在植物防卫应答中的作用第14-16页
 2 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及其抗病性的研究进展第16-23页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发掘第17页
   ·水稻类病变基因的研究第17-20页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抗病性研究第20-21页
   ·总结与展望第21-23页
第二章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细胞坏死机制的分析第23-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实验材料第24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4页
     ·主要仪器第24页
     ·主要试剂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6页
     ·育苗第24页
     ·移栽与培养第24-25页
     ·Typan Blue染色第25页
     ·硝基蓝四氮唑染色第25页
     ·二氨基联苯胺染色第25页
     ·超氧离子基含量测定第25页
     ·H_2O_2含量测定第25-26页
     ·活性氧清除酶活性鉴定第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spl5突变体的细胞死亡鉴定第26页
   ·spl5突变体中O_2~-含量分析第26-27页
   ·spl5突变体中H_2O_2含量分析第27页
   ·spl5突变体中SOD和CAT活性分析第27-29页
 3 讨论第29-31页
   ·spl5突变体的细胞死亡是O_2~-过量积累的结果第29页
   ·spl5突变体与ROI代谢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的抗病性调查及抗病机理的初步研究第31-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32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主要试剂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5页
     ·育苗第33页
     ·移栽及大田管理第33页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接种及鉴定第33页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33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测定第33-34页
     ·RNA的提取第34页
     ·RNA的逆转录第34页
     ·RT-PCR引物的合成及目的基因的RT-PCR扩增第34-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spl5突变体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第35-36页
   ·白叶枯菌对spl5突变体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7页
 3 讨论第37-40页
   ·spl5突变体的抗病性第37-38页
   ·spl5突变体与过敏性应答反应第38页
   ·spl5突变体与系统获得抗性第38-40页
第四章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悬浮细胞系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第40-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1页
     ·主要仪器第41页
     ·主要试剂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2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第41页
     ·悬浮细胞系的培养第41-42页
     ·悬浮细胞系的继代和扩繁第42页
     ·细胞外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42页
     ·细胞外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第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第42-43页
   ·水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第43-44页
   ·水稻悬浮细胞系胞外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第44-45页
   ·水稻悬浮细胞系胞外H_2O_2含量分析第45页
 3 讨论第45-48页
   ·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5-46页
   ·spl5突变体悬浮系的构建第46页
   ·spl5突变体悬浮细胞系构建中的生理生化特征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附录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组织培养途径及草甘膦处理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中氮茚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