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4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第9-13页
     ·生态足迹研究第13-14页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19页
   ·自然条件第16-17页
     ·地形与地貌第16页
     ·气候第16-17页
     ·水资源第17页
     ·土地资源第17页
     ·矿产资源第17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17-19页
第三章 生态足迹模型及改进第19-41页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第19-22页
     ·生态足迹概念第19页
     ·生态生产性土地第19-22页
     ·生态容量第22页
     ·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第22页
   ·生态足迹模型第22-26页
     ·生态足迹的一个基本假设和两个基本事实第22-23页
     ·生态足迹的一般计算步骤第23-25页
     ·生态容量的一般计算过程第25-26页
   ·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第26-28页
     ·用于测算的信息获取不够完善第26页
     ·对发展的公平性考虑不周第26页
     ·非动态性的分析方法第26页
     ·产量因子偏差第26-27页
     ·等量因子问题第27-28页
   ·基于全国平均产量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第28-41页
     ·全国平均产量第28-34页
     ·耕地平均产量因子第34-36页
     ·等量因子第36页
     ·建设用地生态足迹的计算第36页
     ·对我国主要畜牧业产品生态足迹的重新分析第36-39页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生态足迹第39-41页
第四章 ARIMA 模型第41-52页
   ·建模基本步骤第41-42页
   ·预报模型类型第42-43页
     ·自回归模型(AR)第42页
     ·移动平均模型(MA)第42页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第42-43页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第43页
   ·模型的识别第43-45页
   ·动态数据序列的相关分析与模型结构和阶次的辨识第45-48页
   ·时间序列模型的参数估计第48-49页
   ·模型检验及应用第49-51页
   ·预测预报第51-52页
第五章 1996~2007 年乌鲁木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52-70页
   ·数据处理第52-60页
     ·生物资源第52-58页
     ·化石能源和电力第58-60页
   ·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估算第60-66页
     ·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第60-63页
     ·化石能源、电力生态足迹第63-64页
     ·建设用地生态足迹第64页
     ·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第64-66页
   ·乌鲁木齐市生态容量估算第66页
   ·生态赤字分析第66-70页
第六章 乌鲁木齐人均生态赤字的ARIMA 时间序列分析第70-73页
   ·乌鲁木齐人均生态赤字数据的平稳化第70-71页
   ·ARIMA 模型参数P 和Q 的确定第71页
   ·乌鲁木齐人均耕地生态赤字ARIMA(1,1,1)模型的应用第71-73页
第七章 乌鲁木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第73-7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结论第74页
   ·主要创新点第74-75页
   ·不足与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下一篇:新疆和田地区耕地变化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