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计算机网络高可用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方向 | 第9-11页 |
·网络高可用技术研究 | 第10页 |
·网络高可用管理研究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网络高可用技术和运维管理 | 第13-30页 |
·高可用技术基础 | 第13-17页 |
·高可用技术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提高可用性措施 | 第14-16页 |
·可靠性技术 | 第14-15页 |
·可维护性技术 | 第15-16页 |
·系统结构与高可用性关系 | 第16-17页 |
·网络高可用技术研究 | 第17-26页 |
·网络高可用规划设计 | 第17-18页 |
·网络设备级的高可用需求 | 第18页 |
·广域网络高可用技术 | 第18-21页 |
·广域网络线路冗余技术 | 第19页 |
·广域网络策略路由技术 | 第19-20页 |
·QoS服务质量保障技术 | 第20-21页 |
·局域网络高可用技术 | 第21-23页 |
·局域网络链路层高可用技术 | 第21-22页 |
·局域网网络层高可用技术 | 第22页 |
·局域网络路由技术和QoS技术 | 第22-23页 |
·局域网络边界控制 | 第23页 |
·应用网络通讯的高可用性技术 | 第23-26页 |
·服务器与交换机的网络连接模式 | 第23-24页 |
·单台服务器网络通讯高可用设计 | 第24-25页 |
·多台服务器网络通讯高可用设计 | 第25页 |
·应用服务器布署的高可用设计 | 第25-26页 |
·网络运维管理模型研究 | 第26-29页 |
·网络运维管理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网络运维管理流程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银行网络高可用模型研究 | 第30-34页 |
·网络高可用实验模型设计 | 第30-33页 |
·银行网络高可用性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输入指标 | 第31-32页 |
·输出指标 | 第32页 |
·输入输出指标分析 | 第32-33页 |
·网络高可用模型评估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实验设计和性能分析 | 第34-55页 |
·网络基础环境高可用规划 | 第34-37页 |
·网络机房和电源高可用设计 | 第34-35页 |
·网络通讯设备布局和布线系统设计 | 第35-36页 |
·高可用性能分析 | 第36-37页 |
·广域网络QoS服务质量保障实验 | 第37-40页 |
·实验配置示例 | 第38-39页 |
·实验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局域网络二层链路聚合实验 | 第40-41页 |
·实验配置示例 | 第40-41页 |
·实验性能分析 | 第41页 |
·局域网络三层网关地址热冗余备份实验 | 第41-43页 |
·实验配置示例 | 第42页 |
·实验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单服务器多网卡聚合实验 | 第43-47页 |
·实验配置示例 | 第45-46页 |
·实验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多台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实验 | 第47-49页 |
·实验描述 | 第47-49页 |
·实验分析 | 第49页 |
·服务器网卡工作模式匹配实验 | 第49-51页 |
·网络运维管理提升可用性 | 第51-52页 |
·业务可持续计划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论文总结 | 第55-56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0-61页 |
附录: 网络高可用术语摘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