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第11-12页 |
·工程背景 | 第11-12页 |
·工程概况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2-18页 |
·风险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14页 |
·水文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目标 | 第19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水文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 | 第20-44页 |
·水文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风险的定义及内涵 | 第20-21页 |
·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 第21-23页 |
·水文风险的定义及内涵 | 第23页 |
·水文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 第23-24页 |
·水文风险因子识别及作用机理分析 | 第24-39页 |
·水文风险因子识别方法 | 第24-28页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水文风险因子识别 | 第28-33页 |
·南水北调中线水文风险因子作用机理分析 | 第33-39页 |
·水文风险评估方法 | 第39-42页 |
·贝叶斯网络概述 | 第39页 |
·贝叶斯网络基础 | 第39-40页 |
·贝叶斯网络的组成 | 第40-41页 |
·贝叶斯网络的构建 | 第41页 |
·贝叶斯网络的推理求解 | 第41-42页 |
·水文风险管理与控制 | 第42-44页 |
·水文风险管理方法与防控机制 | 第42-43页 |
·水文风险防控调度预案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 | 第44-67页 |
·水源区水文风险影响因子分析 | 第44-49页 |
·水源区概况 | 第44-46页 |
·降水 | 第46-47页 |
·蒸发 | 第47-48页 |
·下垫面变化 | 第48页 |
·人工取用水 | 第48-49页 |
·水源区水文风险SWAT模拟研究 | 第49-61页 |
·SWAT模型概述 | 第49-50页 |
·模型输入 | 第50-53页 |
·模型参数率定与校验 | 第53-55页 |
·水文风险情景模拟与分析 | 第55-61页 |
·水源区供水水文风险的贝叶斯网络分析 | 第61-67页 |
·网络节点变量的选择 | 第61-62页 |
·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 第62页 |
·网络各节点条件概率表的确定 | 第62-64页 |
·目标风险概率的计算 | 第64-6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第四章 不同尺度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水文风险 | 第67-78页 |
·旱涝变化分析 | 第67-70页 |
·旱涝等级频率分析 | 第67-68页 |
·旱涝的持续性特征 | 第68-69页 |
·不同世纪旱涝变化特征 | 第69-70页 |
·旱涝遭遇分析 | 第70-74页 |
·不同区域间旱涝遭遇分析 | 第70-72页 |
·不同世纪旱涝遭遇分析 | 第72-73页 |
·连续旱涝遭遇分析 | 第73-74页 |
·径流丰枯遭遇分析 | 第74-78页 |
·资料来源 | 第74-75页 |
·水源区与受水区径流丰枯遭遇分析 | 第75-77页 |
·连续丰枯遭遇分析 | 第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研究 | 第78-86页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制定原则及流程 | 第78-80页 |
·预案制定原则 | 第78页 |
·风险判定标准及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 第78-79页 |
·预案实施流程 | 第79-80页 |
·干旱年中线工程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 | 第80-85页 |
·水源区干旱年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 | 第80-81页 |
·受水区干旱年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 | 第81-84页 |
·水源区与受水区同时遭遇干旱年时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 | 第84-85页 |
·丰水年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 | 第85页 |
·输水线路遭遇暴雨洪水情景下的运行水文风险调度预案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86-87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