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10-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Contents | 第14-16页 |
图清单 | 第16-20页 |
表清单 | 第20-21页 |
1 绪论 | 第21-40页 |
·概述 | 第21页 |
·H_2O_2/ SCN~-/ Cu~(2+)/ OH~-反应体系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H_2O_2/SCN~-反应体系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27-34页 |
·含硫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34-37页 |
·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0-5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装置 | 第41-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 第46-52页 |
3 封闭体系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 | 第52-61页 |
·铜离子浓度对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的影响 | 第52-54页 |
·过氧化氢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54-55页 |
·硫氰根离子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55-58页 |
·碱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58-59页 |
·鲁米诺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59-61页 |
4. H_2O_2/ SCN~-/ Cu~(2+)/ OH~-开放体系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 | 第61-78页 |
·组分的浓度对开放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63-71页 |
·流速对开放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71页 |
·温度对开放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71-72页 |
·EDTA 配位剂浓度对开放体系化学发光动力学现象的影响 | 第72-76页 |
·化学发光动力学中峰Ⅰ与峰Ⅱ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76-78页 |
5 机理研究与分析 | 第78-106页 |
·组分浓度对H_2O_2/SCN~-/Cu~(2+)/OH~-封闭体系电极电位动力学及因素分析 | 第78-88页 |
·毛细管电泳应用于H_2O_2/ SCN~-/OH~-体系动力学分析 | 第88-93页 |
·开放体系H_2O_2/S~(2-)分析 | 第93-101页 |
·H_2O_2/SCN~-/Cu~(2+)/ OH~-体系的机理探讨 | 第101-106页 |
6 总结与创新点 | 第106-109页 |
·总结 | 第106-107页 |
·展望 | 第107-108页 |
·创新点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4页 |
作者简历 | 第124-12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