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县水资源规划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 第14-17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6页 |
|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14-15页 |
| ·气象、水文 | 第15-16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区域地质条件 | 第17-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 ·地层岩性 | 第18-21页 |
| ·白垩系(K) | 第19页 |
| ·第三系(N) | 第19-21页 |
| ·第四系(Q) | 第21页 |
|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1-23页 |
| 第四章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33页 |
| ·含水系统与地下水类型 | 第23-25页 |
|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 第23-24页 |
| ·上第三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承压水 | 第24-25页 |
| ·地下水循环条件 | 第25-27页 |
| ·地下水动态 | 第27-29页 |
| ·水文地质分区 | 第29-33页 |
| ·分区原则 | 第29-30页 |
| ·水文地质分区概述 | 第30-33页 |
|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 第33-51页 |
| ·参数分区 | 第33-34页 |
|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 第34-40页 |
| ·第四系孔隙水均衡方程 | 第34页 |
| ·补给资源的计算 | 第34-36页 |
| ·排泄量的计算 | 第36-38页 |
| ·均衡验证 | 第38-40页 |
| ·第四系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确定 | 第40-41页 |
| ·第三系泰康组径流补给资源量的计算 | 第41页 |
| ·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41-43页 |
| ·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评价 | 第43-51页 |
| ·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 第43页 |
| ·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43-50页 |
| ·地下水质量评价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水预测 | 第51-61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51-52页 |
| ·地表水资源开发现状 | 第51页 |
| ·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 | 第51-52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52页 |
| ·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 | 第52页 |
| ·不同水平年需水预测 | 第52-58页 |
| ·生活需水量预测 | 第52-53页 |
| ·工业需水量预测 | 第53-54页 |
| ·农业需水量预测 | 第54-56页 |
| ·畜牧业需水量预测 | 第56-57页 |
| ·规划水平年总需水量 | 第57-58页 |
| ·供需平衡分析 | 第58-61页 |
| ·2011 年供需平衡分析 | 第58-59页 |
| ·2016 年供需平衡分析 | 第59-61页 |
| 第七章 水资源规划 | 第61-71页 |
| ·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61-70页 |
| ·多目标线性规划建模 | 第61-62页 |
|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建立 | 第62-70页 |
| ·水资源综合规划 | 第70-71页 |
| ·地表水资源规划 | 第70页 |
| ·地下水资源规划 | 第70-71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建议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7-78页 |
| 论文摘要 | 第78-80页 |
| Abstract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