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铜高速公路上马村滑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滑坡区地质概况 | 第16-24页 |
·滑坡区自然地理环境 | 第16-17页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气象、水文 | 第16-17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7-19页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地层岩性 | 第17-18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18-19页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19页 |
·滑坡体基本特征 | 第19-24页 |
3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24-39页 |
·上马村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内在因素 | 第24页 |
·外在因素 | 第24-25页 |
·降雨诱发滑坡变形破坏的机理 | 第25-34页 |
·滑坡发生与降雨的关系 | 第25-26页 |
·降雨影响滑坡稳定性的机理 | 第26-31页 |
·上马村滑坡位移与降雨的关系 | 第31-34页 |
·开挖坡体前缘导致滑坡变形破坏的机理 | 第34-36页 |
·多层滑体滑坡中上部滑体对下部滑体的作用方式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利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 | 第39-53页 |
·极限平衡法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基本原理 | 第40页 |
·分析方案 | 第40-41页 |
·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2-47页 |
·滑带土在滑坡的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的强度特征 | 第42-44页 |
·用剪切试验的方法求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 第44页 |
·用经验数据确定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 第44-45页 |
·用反算法求滑动面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 第45-47页 |
·综合分析确定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 第47页 |
·运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性 | 第47-51页 |
·计算公式 | 第47-50页 |
·计算模型 | 第50页 |
·计算工况 | 第50页 |
·计算结果 | 第50-51页 |
·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滑坡体稳定性的FLAC3D 数值模拟 | 第53-63页 |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第53-55页 |
·计算条件 | 第55-56页 |
·计算模型 | 第55-56页 |
·约束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56页 |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56页 |
·计算过程 | 第56-5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天然状态下滑坡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饱和状态下滑坡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63-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