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模拟与人体健康效应--以关中盆地大荔地区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9-14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 ·氟地球化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氟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发展 | 第11页 |
| ·氟的人体效应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与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与工作方法 | 第12-13页 |
|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背景 | 第14-26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6页 |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地形地貌 | 第14-16页 |
| ·气候特征 | 第16页 |
| ·水文特征 | 第16页 |
|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16-26页 |
| ·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 ·地层岩性特征 | 第17-18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18-26页 |
| 第三章 大荔地区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6-41页 |
| ·地下水中氟时空上分布特征 | 第26-31页 |
| ·地下水中氟空间上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 ·地下水中氟时间上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 ·地下水中氟预测评价 | 第28-31页 |
| ·地下水中氟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 ·水化学场对地下水氟含量的影响 | 第31-35页 |
| ·溶滤作用对地下水中氟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蒸发浓缩作用对地下水中氟的影响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氟形成的地球化学模拟 | 第41-52页 |
| ·质量平衡模型的构建 | 第41-48页 |
| ·“可能(矿)物相”的确定 | 第42-44页 |
| ·质量平衡模拟的约束条件 | 第44-48页 |
| ·氟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征 | 第48页 |
| ·氟的迁移转化规律 | 第48-52页 |
| 第五章 地下水中氟与人体健康关系 | 第52-57页 |
| ·氟病情分布现状 | 第52-53页 |
| ·地方性氟中毒病病情时间上演化 | 第53-54页 |
| ·地方性氟中毒病与水氟含量的关系 | 第54-55页 |
| ·高氟地下水改水措施建议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