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6页 |
·莠去津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4页 |
·莠去津的应用概况 | 第14-15页 |
·莠去津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 第15-17页 |
·莠去津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 第17-18页 |
·莠去津生物降解 | 第18-21页 |
·降解莠去津的微生物 | 第18-19页 |
·莠去津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莠去津降解酶及酶的固定化研究 | 第21-22页 |
·酶的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莠去津降解基因的研究 | 第23-2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50页 |
·药品试剂 | 第26-28页 |
·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29-30页 |
·菌株 | 第29-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PCR 引物 | 第30-31页 |
·SDS-PAGE 实验用品 | 第31页 |
·降解菌的培养及降解酶的提取 | 第31-32页 |
·降解菌的培养 | 第31页 |
·降解酶的提取 | 第31-32页 |
·固定化酶的制备 | 第32页 |
·莠去津降解酶的酶促反应、提取及测定 | 第32-33页 |
·莠去津降解酶酶促反应 | 第32页 |
·酶促反应样品中莠去津的提取方法 | 第32页 |
·酶促反应样品中莠去津的 GC-FID 色谱分析条件 | 第32-33页 |
·土样中莠去津的提取及测定 | 第33-34页 |
·土样中莠去津的提取方法 | 第33页 |
·土样中莠去津的GC-ECD 色谱分析条件 | 第33-34页 |
·计算 | 第34-35页 |
·莠去津降解率的计算 | 第34页 |
·降解方程的计算 | 第34-35页 |
·莠去津降解酶及其固定化酶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 | 第35-37页 |
·供试土样采集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35页 |
·莠去津降解粗酶及固定化酶在土壤中的生物修复应用 | 第35-37页 |
·降解酶的分离纯化 | 第37-45页 |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37页 |
·透析脱盐 | 第37页 |
·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37-45页 |
·离子交换柱和缓冲溶液的初选 | 第37-38页 |
·CM-Sepharose FF 阳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38-40页 |
·DEAE-Sepharose FF 阴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40-41页 |
·冷冻干燥浓缩样品 | 第41页 |
·Sephacryl S-300HR 分子筛层析 | 第41-43页 |
·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SDS-PAGE 电泳实验 | 第43-45页 |
·莠去津降解基因的克隆及定位 | 第45-50页 |
·总DNA 的提取 | 第45-46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46-47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 | 第47-48页 |
·PCR 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48-49页 |
·PCR 纯化产物的测序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69页 |
·莠去津降解粗酶及其固定化酶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结果及比较 | 第50-55页 |
·棕壤土中莠去津降解酶及其固定化酶的应用结果 | 第50-52页 |
·褐土中莠去津降解酶及其固定化酶的应用结果 | 第52-53页 |
·两种土壤中莠去津降解酶及固定化酶的应用比较 | 第53-55页 |
·降解酶的纯化 | 第55-60页 |
·粗酶液各项指标测定 | 第55-57页 |
·粗酶液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55-56页 |
·粗酶液的 SDS-PAGE 电泳图 | 第56-57页 |
·硫酸铵沉淀和透析脱盐 | 第57-59页 |
·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59-60页 |
·Sephacryl S-300HR 分子筛层析 | 第60页 |
·莠去津降解基因的克隆 | 第60-69页 |
·总DNA 的提取 | 第60-61页 |
·相关降解基因的克隆 | 第61-68页 |
·trzN 保守序列片段 | 第61-63页 |
·atzB 保守序列片段 | 第63-65页 |
·atzC 保守序列片段 | 第65-68页 |
·降解性质粒的提取和电泳 | 第68-69页 |
4. 讨论 | 第69-77页 |
·酶在土壤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 第69-71页 |
·关于 HB-5 中降解酶的分离纯化 | 第71-73页 |
·莠去津降解基因trzN | 第73-77页 |
5. 结论 | 第77-78页 |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8-79页 |
7. 参考文献 | 第79-91页 |
8. 附录 | 第91-92页 |
9. 致谢 | 第92-93页 |
1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