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孝悌思想的博大精深 | 第9-13页 |
第一节 儒家孝悌思想的历史渊源 | 第9-11页 |
一、孝悌思想的起源 | 第9-10页 |
二、儒家孝悌思想的历史繵变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儒家孝悌思想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悌思想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孝悌思想的精华和要义 | 第13-16页 |
一、礼—孝之始 | 第13-14页 |
二、仁—孝之根 | 第14-15页 |
三、孝德之本 | 第15-16页 |
四、以孝移忠 | 第16页 |
第二节 摒弃"孝悌"思想中的糟粕 | 第16-19页 |
第三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思想 | 第19-31页 |
第一节 和谐理念的缘起及传承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和"观念的特殊地位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和"的观念超越学派的对立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儒家和谐观念的内在意蕴 | 第22-24页 |
第五节 儒家和谐思想的阐释 | 第24-31页 |
一、和谐理想 | 第24-26页 |
二、和谐家庭 | 第26-27页 |
三、政和国治 | 第27-28页 |
四、协和万邦 | 第28-29页 |
五、和谐思维 | 第29-31页 |
第一、"和"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规律 | 第29页 |
第二、"和"是事物发展之最佳状态 | 第29页 |
第三、"和而不同"是人们处世行事的正确准则 | 第29-30页 |
第四、"和"是历来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儒家孝悌思想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现代价值 | 第31-44页 |
第一节 孝悌思想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现代启示 | 第31-32页 |
一、完善民众认同机制 | 第31页 |
二、政府行为强化 | 第31-32页 |
三、德育内容具体化 | 第32页 |
四、行为与规范,自由与纪律相结合 | 第32页 |
五、重视情感教育 | 第32页 |
第二节 儒家孝悌思想对现代和谐人际关系提出的道德要求 | 第32-36页 |
一、普遍和谐观念 | 第33-35页 |
二、孝悌思想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 | 第36-44页 |
一、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37-40页 |
二、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和谐社会 | 第40-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个人概况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