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0页 |
·概述 | 第14-18页 |
·配位化学 | 第15-17页 |
·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 第17页 |
·晶体工程(Crystal engneering) | 第17-18页 |
·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方法(Syntheses and study method ofcoordinationcompounds) | 第18-23页 |
·晶体的结构 | 第18页 |
·晶体的培养 | 第18-19页 |
·溶液中晶体的生长 | 第19-20页 |
·界面扩散法 | 第20页 |
·蒸气扩散法 | 第20页 |
·凝胶扩散法 | 第20-21页 |
·水热法或溶剂热法 | 第21-22页 |
·升华法 | 第22页 |
·配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影响配合物形成的因素 | 第23-27页 |
·中心离子 | 第23-25页 |
·配体 | 第25-27页 |
·配位点的数目和距离 | 第27页 |
·配合物形成的条件 | 第27-30页 |
·溶剂 | 第27-28页 |
·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物的摩尔比 | 第28-29页 |
·有机或无机模板剂 | 第29-30页 |
·配合物的应用前景 | 第30-38页 |
·配合物微孔材料 | 第31-32页 |
·配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能 | 第32-34页 |
·配合物磁性 | 第34-36页 |
·手性拆分和催化 | 第36-38页 |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40页 |
第二章 邻苯二甲酸盐与铜、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40-56页 |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表征方法 | 第40-42页 |
·仪器 | 第40页 |
·试剂 | 第40-41页 |
·表征方法 | 第41-42页 |
·Cu(phth)_2(H_2O)_2(1)(phth=phthalate)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42-49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页 |
·表征 | 第42-44页 |
·晶体结构 | 第44-49页 |
·Ni(H_2O)_6·(H_2O)_2·K_2(phth)_4(H_2O)(2)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49-56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9页 |
·表征 | 第49-50页 |
·晶体结构 | 第50-56页 |
第三章 一个无机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56-64页 |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仪器 | 第56页 |
·试剂 | 第56-57页 |
·测试方法 | 第57页 |
·[Cu(H_2O)_6][Na_2(SO_4)_2](3)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57-64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57页 |
·表征 | 第57-58页 |
·晶体结构 | 第58-64页 |
第四章 对氨基苯磺酸、3,4-二羟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5l | 第64-84页 |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测试方法 | 第65-66页 |
·仪器 | 第65页 |
·试剂 | 第65-66页 |
·测试方法 | 第66页 |
·Cu(H_2O)(C_6H_6NSO_3)_2·2H_2O(4)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66-72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66页 |
·表征 | 第66-67页 |
·晶体结构 | 第67-72页 |
·[Cd(C_7H_5O_4)_2·3H_2O]·2H20(5)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72-78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72页 |
·表征 | 第72-74页 |
·晶体结构 | 第74-78页 |
·[Ni_2(C_7H_5O_4)_4·2H_2O](6)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78-84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78-79页 |
·表征 | 第79页 |
·晶体结构 | 第79-84页 |
第五章 咪唑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84-98页 |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测试方法 | 第85-86页 |
·仪器 | 第85页 |
·试剂 | 第85页 |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Cu(im)_6]Cl_2·4H_2O(7)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86-91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86页 |
·表征 | 第86-87页 |
·晶体结构 | 第87-91页 |
·[Cu(im)_6]Cl_2·2H_2O(8)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91-98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91-92页 |
·表征 | 第92-93页 |
·晶体结构 | 第93-98页 |
第六章 六次甲基四胺与银、铜配合物的合成 | 第98-114页 |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测试方法 | 第99-100页 |
·仪器 | 第99页 |
·试剂 | 第99页 |
·测试方法 | 第99-100页 |
·[Cu(H_2O)_6]Cl_2·2{(CH_2)_6N_4}·4H_2O(9)的合成、表征及品体结构 | 第100-107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100页 |
·表征 | 第100-101页 |
·晶体结构 | 第101-107页 |
·[Ag_2(C_6H_12N_4)_2CrO_7·H_2O(10)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 第107-114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107页 |
·表征 | 第107-108页 |
·晶体结构 | 第108-114页 |
第七章 草酸铁配合物对次甲基蓝的光降解 | 第114-122页 |
·草酸铁配合物的光化学性质 | 第114-116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 | 第116-117页 |
·实验仪器、试剂 | 第116页 |
·实验步骤 | 第116页 |
·计算方法 | 第116-11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1页 |
·染料溶液的配置和草酸铁配合物制备 | 第117-118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18页 |
·不同双氧水浓度下次甲基蓝的降解实验 | 第118-119页 |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草酸铁配合物浓度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主要工作 | 第122页 |
·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