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陈风》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诗经·陈风》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7-8页 |
二、《诗经·陈风》的研究意义和论文的构思 | 第8-10页 |
第一章 《陈风》诗旨之争的论析 | 第10-27页 |
第一节 《诗序》与《陈风》 | 第10-20页 |
一、《毛传》、《郑笺》与《诗序》 | 第10-16页 |
二、尊《诗序》与反《诗序》的矛盾纷争 | 第16-20页 |
第二节 朱熹《陈风》解读及影响的评析 | 第20-23页 |
一、文本出发,探求新意 | 第20-22页 |
二、唯朱熹《陈风》之解马首是瞻 | 第22页 |
三、朱学式微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陈风》“淫”诗论 | 第23-27页 |
一、朱熹“淫”诗说 | 第23-25页 |
二、驳“淫”诗说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陈风》政治与社会探析 | 第27-40页 |
第一节、《陈风》与陈国政治 | 第27-32页 |
一、《陈风》变风之说 | 第27-29页 |
二、《陈风》与陈国政治关系新论 | 第29-32页 |
第二节 《陈风》体现的陈国社会生活 | 第32-35页 |
一、发达的纺织业和繁华的街市 | 第32-34页 |
二、女性审美新特点 | 第34-35页 |
第三节 《陈风》爱情新论 | 第35-40页 |
一、上博楚简中孔子论《陈风》 | 第35-37页 |
二、爱情选择中的自由呼声 | 第37页 |
三、爱情的悲剧情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 《陈风》文化与民俗探索 | 第40-51页 |
第一节 《陈风》中神秘的巫文化 | 第40-44页 |
一、巫术与巫文化 | 第40-42页 |
二、《陈风》巫文化的具体体现 | 第42-44页 |
第二节 《陈风》体现的音乐与歌舞文化 | 第44-48页 |
一、尚声——《陈》乐“逸” | 第44-45页 |
二、尚舞----亦庄亦谐 | 第45-46页 |
三、表情达意的方式----对歌与舞蹈 | 第46-47页 |
四、巫术与歌舞的结合与传承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周礼制度的体现 | 第48-51页 |
一、周礼“会男女”制度的体现 | 第48-49页 |
二、亲迎制度的体现 | 第49-50页 |
三、车马制度的体现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陈风》文学与审美新论 | 第51-64页 |
第一节 《陈风》现实与浪漫的融合 | 第52-53页 |
一、现实社会为题材 | 第52页 |
二、浪漫手法为补充 | 第52-53页 |
第二节 赋、比、兴巧妙运用 | 第53-58页 |
一、赋的多样化表现 | 第54-55页 |
二、比、兴的灵活运用 | 第55-58页 |
三、赋、比、兴的综合运用 | 第58页 |
第三节 《陈风》诗歌审美意境 | 第58-64页 |
一、动静皆宜的图画 | 第58-60页 |
二、平淡自然的生活气息 | 第60-61页 |
三、虚实相生的境界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