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以太网协议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研究内容 | 第7-8页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8-9页 |
第二章 嵌入式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基础 | 第9-16页 |
·嵌入式INTERNET简介 | 第9-10页 |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设备接入以太网的几种实现方案 | 第12-14页 |
·嵌入式INTERNET应用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 | 第16-23页 |
·硬件方案 | 第16-18页 |
·硬件设计 | 第16-17页 |
·开发环境 | 第17-18页 |
·软件方案 | 第18-23页 |
·系统模块划分 | 第18页 |
·层次协议模型 | 第18-20页 |
·TCP/IP协议栈的实现方案 | 第20-21页 |
·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 | 第21-23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第23-77页 |
·物理层的接口实现 | 第23-27页 |
·以太网接口 | 第23-26页 |
·串行接口 | 第26-27页 |
·数据链路层的实现 | 第27-44页 |
·以太网协议 | 第27-28页 |
·RTL8019AS的寄存器结构 | 第28-38页 |
·数据链路层驱动的实现 | 第38-41页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第41-44页 |
·网络层的实现 | 第44-51页 |
·无连接数据报交付IP | 第44-49页 |
·差错控制报文ICMP | 第49-51页 |
·传输层的实现 | 第51-69页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第51-54页 |
·传输控制协议TCP | 第54-69页 |
·应用层的实现 | 第69-71页 |
·WEB服务器的实现 | 第69-71页 |
·基于TCP和UDP的应用 | 第71页 |
·调度流程 | 第71-75页 |
·定时器设置 | 第71-72页 |
·任务分配 | 第72页 |
·ARP缓存表寿命更新 | 第72页 |
·IP发送缓冲区与ARP发送缓冲区寿命更新 | 第72-73页 |
·以太网数据报接收任务 | 第73页 |
·ARP请求报文发送任务 | 第73页 |
·TCP报文处理任务 | 第73-74页 |
·UDP报文处理任务 | 第74-75页 |
·串口处理任务 | 第75页 |
·参数配置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测试结果 | 第77-82页 |
·PING测试 | 第77-78页 |
·主动发起PING | 第77页 |
·PING应答 | 第77-78页 |
·TCP应用 | 第78-79页 |
·主动打开TCP连接 | 第78-79页 |
·TCP被动连接 | 第79页 |
·UDP应用 | 第79-80页 |
·WEB服务器应用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