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24页 |
|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概述 | 第8页 |
| ·SMP发展简史 | 第8-9页 |
| ·SMP分类 | 第9-10页 |
| ·热致感应型 | 第9页 |
| ·电致感应型 | 第9页 |
| ·光致感应型 | 第9页 |
| ·化学感应型 | 第9-10页 |
| ·TSMP记忆机理与数学模型 | 第10-12页 |
| ·TSMP记忆机理 | 第10-11页 |
| ·数学模型 | 第11-12页 |
| ·SMP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改性SMP | 第13-17页 |
| ·合成SMP | 第17-18页 |
| ·SMP国内外应用及前景 | 第18-20页 |
| ·SMP应用 | 第18-20页 |
| ·SMP发展前景 | 第20页 |
| ·HDPE/PA6共混合金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共混改性概述 | 第20页 |
| ·HDPE、PA6及其共混合金的基本性能 | 第20-21页 |
| ·增容剂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增容剂作用机理 | 第2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原料与设备 | 第24页 |
| ·试样制备 | 第24-25页 |
| ·HDPE/PA6(PA66)/POE-g-MAH共混合金的制备 | 第24-25页 |
| ·性能测试 | 第25-28页 |
| ·形态结构观察(SEM) | 第25页 |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 | 第25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 | 第26页 |
| ·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 | 第26页 |
| ·流变性能测试 | 第26页 |
| ·维卡软化点测试 | 第26-28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54页 |
| ·HDPE/PA6/POE-g-MAH体系 | 第28-45页 |
| ·HDPE/PA6共混合金基体组份配比的选择 | 第28页 |
| ·POE-g-MAH对HDPE/PA6共混合金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28-29页 |
| ·HDPE/PA6/POE-g-MAH共混合金形状记忆性能 | 第29-34页 |
| ·HDPE/PA6/POE-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 | 第34-36页 |
| ·HDPE/PA6/POE-g-MAH共混合金的流变性能 | 第36-43页 |
| ·HDPE/PA6/POE-g-MAH共混合金的结晶性能 | 第43-44页 |
| ·HDPE/PA6/POE-g-MAH共混合金的维卡软化点 | 第44-45页 |
| ·HDPE/PA66/POE-g-MAH体系 | 第45-54页 |
| ·HDPE/PA66/POE-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 | 第45-46页 |
| ·POE-g-MAH对HDPE/PA66共混合金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46-47页 |
| ·HDPE/PA66/POE-g-MAH共混合金的流变性能 | 第47-51页 |
| ·HDPE/PA66/POE-g-MAH共混合金的维卡软化点 | 第51页 |
| ·HDPE/PA66/POE-g-MAH共混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 | 第51-54页 |
| 4 结论 | 第54-56页 |
| 5 展望 | 第56-57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 8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