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符号说明 | 第5-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药物经皮传递途径 | 第13-15页 |
·皮肤结构 | 第13页 |
·药物经皮渗透传递途径 | 第13-15页 |
·脂质体经皮传递的机理 | 第15-19页 |
·脂质体结构 | 第16页 |
·脂质体增强药物局部及经皮传递机制 | 第16-19页 |
·柔性脂质体 | 第19-23页 |
·柔性脂质体的发展 | 第19-20页 |
·影响药物在柔性脂质体中经皮渗透作用的因素 | 第20-23页 |
·制霉菌素概述 | 第23-24页 |
·制霉菌素的应用 | 第24页 |
·制霉菌素的应用限制 | 第24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5-34页 |
·前言 | 第25页 |
·器材与试剂 | 第25-26页 |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中制霉菌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6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的考察 | 第26-2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制霉菌素全波长扫描 | 第27-28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28-32页 |
·脂质体游离药物分离方法选择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处方研究 | 第34-59页 |
·前言 | 第34页 |
·器材与试剂 | 第34-35页 |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35页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1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35页 |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 第35-38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处方优化 | 第38-40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稳定性考察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57页 |
·制霉菌素性质考察 | 第41-42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2-45页 |
·响应面实验 | 第45-48页 |
·脱氧胆酸钠对柔性脂质体经皮渗透的影响 | 第48-50页 |
·乙醇对柔性脂质体经皮渗透的影响 | 第50-53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稳定性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59-69页 |
·前言 | 第59页 |
·器材与试剂 | 第59-60页 |
·仪器设备 | 第59-6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60页 |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凝胶剂处方的筛选 | 第60-62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凝胶剂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7页 |
·凝胶基质的筛选 | 第63-64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凝胶剂的处方正交实验筛选 | 第64-66页 |
·验证实验 | 第66页 |
·制霉菌素柔性脂质体凝胶剂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凝胶剂皮肤刺激性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 第69-74页 |
·前言 | 第69页 |
·器材与试剂 | 第69-70页 |
·仪器设备 | 第69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69-70页 |
·实验动物 | 第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皮肤刺激性试验 | 第70-71页 |
·体外抑菌实验 | 第7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3页 |
·皮肤刺激性试验 | 第71-72页 |
·体外抑菌试验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