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现代医学肝纤维化的机理及防治策略和主要靶点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肝纤维化的机理 | 第11-12页 |
·氧化应激和炎症免疫反应 | 第11页 |
·肝星状细胞(HSC) | 第11-12页 |
·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 第12页 |
·细胞外基质代谢 | 第12页 |
·肝纤维化的防治策略和主要靶点 | 第12-14页 |
·控制原发疾病 | 第13页 |
·抑制炎症免疫反应,减轻氧化损伤 | 第13页 |
·HSC调控 | 第13页 |
·干预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14页 |
·调节ECM代谢 | 第14页 |
2 中药复方抗纤维化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改善肝脏循环,抗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纤维组织增生 | 第14-15页 |
·对胶原代谢的作用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 第15-16页 |
3 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中毒性肝损伤模型 | 第16-17页 |
·四氯化碳(CCL_4)造模 | 第16-17页 |
·氨基酸半乳糖(GaL-NH2)造模 | 第17页 |
·二甲基亚硝胺(DMN)造模 | 第17页 |
·免疫性肝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 | 第17-18页 |
·病毒性肝纤维化 | 第18页 |
·寄生虫性肝纤维化模型 | 第18-19页 |
·胆汁性肝损伤模型 | 第19页 |
4 加味四逆散的方药分析 | 第19-23页 |
·肝郁气滞、脾虚失运、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 | 第19-20页 |
·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是肝纤维化的主要治法 | 第20页 |
·方药组成 | 第20页 |
·方义分析 | 第20-21页 |
·加味四逆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3-5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实验药物 | 第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动物分组 | 第24页 |
·饲养环境 | 第24页 |
·造模方法 | 第24-25页 |
·给药方法 | 第25页 |
·标本采集与制备 | 第25页 |
·观察项目与方法 | 第25-26页 |
·数据统计与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2 结果 | 第27-49页 |
·临床表现 | 第27页 |
·各组犬每周血常规值的变化 | 第27-35页 |
·各组犬每周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 第35-42页 |
·各组犬每周血清 SOD、MAD、GSH-PX的变化 | 第42-46页 |
·各组犬每周血清 SOD活性变化 | 第42-43页 |
·各组犬每周血清 MDA含量变化 | 第43-45页 |
·各组犬每周血清 GSH-Px含量变化 | 第45-46页 |
·各组犬每周血清 HYP的变化及第八周肝组织胶原蛋白的含量 | 第46-49页 |
·各组犬每周血清 HYP含量的变化 | 第46-48页 |
·各组犬第八周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6页 |
·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49页 |
·四味四逆散的组方原理及抗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 | 第49-51页 |
·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机理的探讨 | 第51-55页 |
·加味四逆散对血常规的影响 | 第51页 |
·加味四逆散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 第51-52页 |
·加味四逆散对血清 SOD、MDA、GSH-PX的影响 | 第52-54页 |
·加味四逆散对肝损伤犬肝脏胶原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效果与秋水仙碱效果的比较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页 |
不足与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