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抛物面天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 ·卫星天线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 第11页 |
| ·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6页 |
| ·卫星通信技术概论 | 第14-16页 |
| ·卫星通信 | 第14-15页 |
| ·卫星电视 | 第15-16页 |
| ·卫星天线 | 第16-19页 |
|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卫星和地面站终端之间的几何关系 | 第17-18页 |
| ·从地面站看向卫星的方位角和极化角 | 第18-19页 |
| ·单体多功能接收技术 | 第19-21页 |
| ·传统的人工调整卫星天线对星的基本工程 | 第21-22页 |
| ·计算机控制的理论及其方法 | 第22-26页 |
| ·自动控制及其发展 | 第22-23页 |
|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26-30页 |
| ·自动寻星方案 | 第26页 |
| ·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性能特点 | 第26-28页 |
| ·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7-28页 |
| ·系统性能指标 | 第28页 |
| ·系统的特点 | 第28页 |
| ·系统的运行流程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抛物面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0-54页 |
| ·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30-31页 |
| ·云台 | 第31-34页 |
| ·云台概述 | 第31页 |
| ·雅安YP3060云台 | 第31-32页 |
| ·数据通信协议 | 第32-33页 |
| ·接线说明及安装 | 第33-34页 |
| ·GPS | 第34-40页 |
| ·GPS测量原理 | 第34-36页 |
| ·E531单频GPS接收机 | 第36-37页 |
| ·接口说明 | 第37-38页 |
| ·NMEA0183协议 | 第38-40页 |
| ·倾角传感器 | 第40-43页 |
| ·倾角传感器原理 | 第40-41页 |
| ·ZCT245AN-TTL双轴倾角传感器 | 第41页 |
| ·数据通信协议 | 第41-43页 |
| ·接口说明及安装 | 第43页 |
| ·电子罗盘 | 第43-47页 |
| ·电子罗盘的原理 | 第43-45页 |
| ·ZCC210N-232电子罗盘 | 第45-46页 |
| ·数据通信协议 | 第46-47页 |
| ·接口说明及安装 | 第47页 |
| ·串口通信 | 第47-54页 |
| ·串行通信技术 | 第47-48页 |
| ·RS-232串行接口标准 | 第48-49页 |
| ·RS-422与RS-485串行接口标准 | 第49-51页 |
| ·RS232-RS485电平转换电路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抛物面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4-68页 |
| ·软件设计平台 | 第54-57页 |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54页 |
| ·面向对象 | 第54-56页 |
| ·消息机制和Windows API | 第56-57页 |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57-58页 |
| ·需求分析 | 第57-58页 |
| ·功能模块 | 第58页 |
| ·模块设计 | 第58-68页 |
| ·通讯模块 | 第58-63页 |
| ·云台驱动模块 | 第63-64页 |
| ·姿态信息模块 | 第64-66页 |
| ·寻星模块 | 第66-67页 |
| ·功能演示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系统的使用与性能分析 | 第68-72页 |
| ·系统的使用 | 第68-69页 |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69-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工作总结 | 第72页 |
| 系统的不足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