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旅游功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及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理论研究基础 | 第14-21页 |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 第14-16页 |
·城市形态学理论 | 第16-18页 |
·旅游地理学 | 第18-19页 |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第19-21页 |
2 城市广场的理论解析 | 第21-35页 |
·广场的概念和特征 | 第21-22页 |
·国外城市广场的发展研究 | 第22-25页 |
·国外城市广场的发展史 | 第22-23页 |
·国外城市广场的研究动态 | 第23-25页 |
·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研究 | 第25-30页 |
·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史 | 第25-26页 |
·我国城市广场的现状及研究动态 | 第26-27页 |
·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30页 |
·现代城市广场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 第30-35页 |
·城市整体环境的核心 | 第30-31页 |
·重要的城市景观 | 第31-32页 |
·城市内涵与地方特色的展示 | 第32-33页 |
·城市旅游空间或轴线上的节点 | 第33-34页 |
·大型主体建筑景观的延伸部分 | 第34-35页 |
3 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与功能研究 | 第35-46页 |
·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 | 第35-39页 |
·建筑学分类 | 第35-37页 |
·按性质分类 | 第37-38页 |
·按旅游功能分类 | 第38-39页 |
·广场主体——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 第39-43页 |
·人、行为与环境 | 第39-40页 |
·广场主体的心理需求分析 | 第40-42页 |
·广场主体的行为模式 | 第42-43页 |
·基于主体的城市广场功能划分 | 第43-46页 |
·针对市民的游憩功能广场 | 第44页 |
·针对游客的旅游功能广场 | 第44-46页 |
4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旅游功能的影响因素 | 第46-51页 |
·区域环境影响因素 | 第46-48页 |
·自然条件因素 | 第46页 |
·社会文化环境 | 第46-47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47页 |
·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 | 第47-48页 |
·区位影响因素 | 第48-51页 |
·广场的性质和功能 | 第48页 |
·规模与空间形态 | 第48-49页 |
·环境构成要素 | 第49-50页 |
·与周边的关系 | 第50-51页 |
5 现代城市广场的旅游功能评价 | 第51-64页 |
·现代城市广场旅游功能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 第51-53页 |
·评价目标 | 第51-52页 |
·评价原则 | 第52-53页 |
·现代城市广场的旅游功能评价指标 | 第53-58页 |
·空间形态 | 第55页 |
·自然环境 | 第55-56页 |
·人工环境 | 第56-57页 |
·文化内涵 | 第57页 |
·经济效益 | 第57-58页 |
·城市广场旅游功能的评价方法——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58-59页 |
·城市广场旅游功能评价的具体步骤 | 第59-64页 |
·指标数据的分析和量化处理 | 第59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9-61页 |
·求评价样本矩阵 | 第61页 |
·确定评价灰类 | 第61-62页 |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 第62页 |
·构造灰色评价权矩阵 | 第62-63页 |
·综合评价 | 第63-64页 |
6 实证分析——大连市城市广场的旅游功能评价 | 第64-77页 |
·大连市况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 第64-66页 |
·城市概况 | 第64-65页 |
·旅游业发展情况 | 第65-66页 |
·大连城市广场的产生和发展 | 第66-67页 |
·实证1——大连市星海广场 | 第67-74页 |
·星海广场简介 | 第67-68页 |
·星海广场的旅游功能评价 | 第68-73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3-74页 |
·实证2——大连市人民广场 | 第74-77页 |
·人民广场简介 | 第74页 |
·人民广场的旅游功能评价 | 第74-7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7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介 | 第8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