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5页 |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 第10-13页 |
·现有教学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 | 第10-11页 |
·高校教学院系对教学规范的需求 | 第11-12页 |
·实现目标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 | 第15-24页 |
·面向对象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面向对象的模型 | 第16-17页 |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面向对象的分析 | 第17-18页 |
·建立对象模型 | 第18-19页 |
·建立动态模型 | 第19-20页 |
·建立功能建模 | 第20页 |
·确定操作 | 第20页 |
·面向对象设计 | 第20-21页 |
·多层架构技术 | 第21-24页 |
·构架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运用RUP 4+1视图方法进行软件架构设计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开发系统 | 第24-33页 |
·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Stdio.NET2005平台 | 第24-25页 |
·Visual Web Developer | 第24页 |
·Web窗体 | 第24-25页 |
·XML Web services | 第25页 |
·XML支持 | 第25页 |
·.NET FRAMEWORK2.0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NET Framework类库 | 第26页 |
·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 | 第26页 |
·ASP.NET2.0与Ajax技术及应用 | 第26-29页 |
·ASP.NET2.0开发技术介绍 | 第26-27页 |
·ASP.NET2.0的运行原理 | 第27页 |
·基于ASP.NET2.0的AJAX开发技术介绍 | 第27-29页 |
·数据存储系统 | 第29-33页 |
·SQL Server 2005系统 | 第29-30页 |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体体系结构 | 第30-31页 |
·SQL Server 2005查询处理器体系结构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系统架构 | 第33-68页 |
·系统总体需求 | 第33-38页 |
·人员在系统中的工作 | 第33-35页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35-37页 |
·子系统划分 | 第37-38页 |
·子系统功能定义 | 第38-56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8页 |
·用户登录功能设计 | 第38-40页 |
·数据字典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40-41页 |
·培养方案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41-44页 |
·教学任务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44-46页 |
·教师工作平台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46-50页 |
·学生学习平台功能设计 | 第50-54页 |
·实验报告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54-55页 |
·实训与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55-56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56-67页 |
·数据存储设计 | 第57-59页 |
·数据业务设计 | 第59-63页 |
·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 第63-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数据字典设计与实现 | 第68-83页 |
·基本信息分析 | 第68-71页 |
·学生(Student) | 第68-69页 |
·教师(Teacher) | 第69-70页 |
·课程(Course) | 第70-71页 |
·各主要模块功能详细说明 | 第71-73页 |
·类设计 | 第73-79页 |
·教师类设计 | 第73-74页 |
·学生类设计 | 第74-76页 |
·课程类设计 | 第76-79页 |
·数据设计 | 第79-82页 |
·系(Department)数据定义 | 第79页 |
·专业(Professional)数据设计 | 第79页 |
·班级(class)数据定义 | 第79-80页 |
·学生(Student)数据定义 | 第80页 |
·教研室(TeachRoom)数据定义 | 第80页 |
·教师性质(TeachXZ)数据定义 | 第80页 |
·教师类别(TeachLB)数据定义 | 第80-81页 |
·教师职称(TeachZC)数据定义 | 第81页 |
·教师基本信息(Teacher)数据定义 | 第81页 |
·课程类别(courseLB)数据定义 | 第81-82页 |
·课程性质(CourseXZ)数据定义 | 第82页 |
·课程(Course)数据定义 | 第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对本系统已完成部分的说明 | 第83-84页 |
·存在问题的说明与发展方向和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