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8页 |
·引言 | 第8-9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与特点 | 第9-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9-10页 |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0-12页 |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材料 | 第13-19页 |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 第13-14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4-15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5-19页 |
·橄榄石结构(LiFePO_4)正极材料 | 第19-26页 |
·LiFePO_4的结构及脱嵌模型 | 第20-21页 |
·LiFePO_4的充放电机理 | 第21-22页 |
·LiFePO_4的合成方法 | 第22-24页 |
·LiFePO_4的导电能力的改善 | 第24-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6页 |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31页 |
·模拟电池的组装与测试 | 第31-36页 |
·正极极片的制备工艺 | 第31-32页 |
·电池其它部分 | 第32-33页 |
·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33页 |
·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交流阻抗技术 | 第34-36页 |
第三章 LiFePO_4正极材料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36-46页 |
·前驱体分散剂(球磨介质)对产物的影响 | 第37-38页 |
·球磨时间的影响 | 第38-40页 |
·合成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40-41页 |
·合成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四章 LiFePO_4的碳包覆改性研究 | 第46-52页 |
·碳包覆量的优化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LiFePO_4的掺杂改性研究 | 第52-68页 |
·Mn~(2+)的掺杂 | 第53-57页 |
·LiFe_(1-x)Mn_xPO_4的合成 | 第53-55页 |
·LiFe_(0.8)Mn_(0.2)PO_4/C的合成 | 第55-57页 |
·Mg~(2+)的M1(Li)位掺杂 | 第57-61页 |
·Li_(1-a)Mg_aFePO_4的合成 | 第57-60页 |
·Li_(0.98)Mg_(0.02)FePO_4/C的合成 | 第60-61页 |
·Mg~(2+)的M2(Fe)位掺杂 | 第61-65页 |
·LiFe_(1-b)Mg_bPO_4的合成 | 第61-64页 |
·LiFe_(0.98)Mg_(0.02)PO_4/C的合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