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失效模式和安全评价指标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抗滑桩工作状态影响因素 | 第16-28页 |
·抗滑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对其工作状态影响 | 第16-17页 |
·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的位移 | 第16页 |
·影响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 | 第16-17页 |
·桩长对抗滑桩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17-18页 |
·桩身完整性对抗滑桩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18-20页 |
·桩身完整性分类 | 第18-19页 |
·各类桩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19-20页 |
·钢筋笼长度及钢筋锈蚀对抗滑桩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20页 |
·钢筋笼长度对抗滑桩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20页 |
·钢筋锈蚀对抗滑桩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20页 |
·桩身混凝土强度对抗滑桩工作状况的影响 | 第20-21页 |
·地震对抗滑桩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21-27页 |
·基于上线定理的抗滑桩锚固体系稳定性分析 | 第22-25页 |
·地震作用下抗滑桩失效机理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抗滑桩受力特征 | 第28-62页 |
·抗滑桩受力特点 | 第28-30页 |
·抗滑桩受力理论分析 | 第30-35页 |
·滑坡推力 | 第30-32页 |
·水的作用力 | 第32-33页 |
·土压力 | 第33-34页 |
·其他作用力 | 第34-35页 |
·抗滑桩计算模型 | 第35-46页 |
·抗滑桩的力学模型 | 第35-36页 |
·抗滑桩间距的探讨 | 第36页 |
·抗滑桩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刚性桩与弹性桩的判别 | 第37-38页 |
·桩底支承条件 | 第38页 |
·刚性抗滑桩计算 | 第38-43页 |
·弹性抗滑桩的内力计算 | 第43-46页 |
·桩侧应力验算与桩身结构计算 | 第46页 |
·抗滑桩受力数值分析 | 第46-60页 |
·桩长对其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 第46-51页 |
·嵌固深度对其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 第51-54页 |
·桩身混凝土强度对其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 第54-58页 |
·嵌固段岩土体强度对其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抗滑桩失效模式 | 第62-71页 |
·抗滑桩病害分析 | 第62-64页 |
·抗滑桩失效类型 | 第64-66页 |
·剪断或折断 | 第64-65页 |
·倾倒或推倒 | 第65页 |
·滑体挤出 | 第65-66页 |
·越顶 | 第66页 |
·抗滑桩失效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抗滑桩安全评价指标 | 第71-82页 |
·抗滑桩安全评价指标选取 | 第71-74页 |
·承载力 | 第71页 |
·桩长 | 第71-72页 |
·嵌固深度 | 第72-73页 |
·桩身完整性 | 第73-74页 |
·抗滑桩安全评价方法 | 第74-81页 |
·抗滑桩安全状况评价方法 | 第74-75页 |
·抗滑桩安全等级评价 | 第75-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