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负荷分析论文

考虑时变性的电力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分析的影响第10-12页
     ·负荷模型对潮流计算的影响第11页
     ·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计算的影响第11-12页
     ·负荷模型对小信号动态稳定计算的影响第12页
     ·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计算的影响第12页
   ·电力负荷建模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负荷建模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负荷建模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7页
2 负荷建模的理论基础第17-29页
   ·负荷建模方法第17-19页
     ·统计综合法第17-18页
     ·总体测辨法第18-19页
   ·负荷模型的类型与结构第19-24页
     ·静态负荷模型第19-20页
     ·动态负荷模型第20-23页
     ·负荷模型结构的评价第23-24页
   ·参数辨识算法的研究第24-26页
     ·系统辨识的定义第24页
     ·最小二乘法第24-26页
     ·加权最小二乘法第26页
   ·小结第26-29页
3 基于实际变电站的负荷静态建模方法研究第29-47页
   ·引言第29页
   ·综合负荷静态建模的基本思路第29-31页
   ·综合负荷静态建模的方法步骤第31-38页
     ·行业典型用户调研第31-32页
     ·行业用户设备比例计算方法第32页
     ·行业综合负荷特性参数集结方法第32-35页
     ·基于典型日负荷曲线的变电站行业负荷构成分析第35-38页
   ·变电站负荷静态建模实例第38-44页
     ·行业用户负荷构成的确定第38-40页
     ·行业综合负荷静态特性参数的建立第40页
     ·基于典型日负荷曲线的变电站行业负荷构成确定第40-44页
     ·变电站分季节综合负荷静态模型的建立第44页
   ·实例验证分析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4 基于负荷动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动态建模方法研究第47-81页
   ·引言第47页
   ·负荷动态模型结构及参数辨识第47-54页
     ·动态模型结构及参数求解第47-48页
     ·面向单样本的负荷动态建模算例第48-54页
   ·动态建模中的负荷时变性研究第54-56页
     ·负荷时变性概念第54-55页
     ·负荷时变性的解决方法第55-56页
   ·负荷动特性分类的意义第56页
   ·模糊聚类理论和方法研究第56-67页
     ·模糊聚类分析概述第56-58页
     ·模糊聚类分析步骤第58-59页
     ·模糊C 均值聚类算法第59-61页
     ·模糊聚类中的有效性函数第61-62页
     ·改进的模糊C 均值聚类算法第62-67页
   ·聚类分析在负荷动特性分类中的应用研究第67-69页
   ·负荷动特性分类算例第69-73页
     ·仿真算例与分析第69-72页
     ·仿真实例与分析第72-73页
   ·负荷动特性综合的意义与方法第73-75页
     ·负荷动特性综合的意义第73-74页
     ·负荷动特性综合方法第74-75页
   ·负荷动特性综合算例第75-80页
     ·仿真算例与分析第75-78页
     ·仿真实例与分析第78-80页
   ·小结第80-81页
5 负荷动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动态建模实例第81-89页
   ·建模实例与分析第81-85页
   ·与相关模型的对比分析第85-88页
   ·小结第88-89页
6 结论第89-9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第89-90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90-91页
致谢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第97-100页
 A. 城口站地理接线示意图及线路负荷调研资料第97-99页
 B. 仿真算例系统参数第99-100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PWM变频调速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瞬态电场特征的超高压电网过电压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