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挡土墙斜桩嵌固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自平衡复合式挡土墙简介 | 第11-14页 |
| ·自平衡复合式挡土墙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自平衡复合式挡土墙的力学原理 | 第12-14页 |
| ·斜桩嵌固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 ·斜桩锚固的特点 | 第14-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2 斜桩嵌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工作原理 | 第18页 |
| ·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斜桩嵌固计算方法 | 第20-62页 |
| ·水平荷载下桩的受力特性 | 第20-23页 |
| ·水平荷载下桩荷载—位移关系 | 第20页 |
| ·水平荷载下桩的类型和破坏性状 | 第20-22页 |
| ·地层侧向容许抗压强度 | 第22-23页 |
| ·水平荷载下桩嵌固的计算分析方法 | 第23-36页 |
| ·水平荷载下桩的挠曲微分方程 | 第23-25页 |
| ·水平荷载下桩的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 ·水平荷载下桩的计算方法 | 第30-36页 |
| ·斜桩嵌固计算原则 | 第36-38页 |
| ·斜桩附加嵌固长度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刚性斜桩计算嵌固长度 | 第39-48页 |
| ·地基系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桩身内力基本公式 | 第40-42页 |
| ·根据“K 法”的斜桩嵌固长度公式 | 第42-44页 |
| ·根据“m 法”的斜桩嵌固长度公式 | 第44-45页 |
| ·算例及分析 | 第45-48页 |
| ·弹性斜桩的计算嵌固长度 | 第48-58页 |
| ·横向荷载下斜桩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48-50页 |
| ·m 法解 | 第50-52页 |
| ·K 法解 | 第52-53页 |
| ·算例及分析 | 第53-58页 |
| ·桩前岩体稳定性控制的斜桩嵌固长度 | 第58-60页 |
| ·嵌固长度公式推导 | 第58-59页 |
| ·算例及分析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4 斜桩嵌固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78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ANSYS 程序及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62-63页 |
| ·Ansys 有限元处理软件简介 | 第62-63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63页 |
| ·桩周岩土体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63-67页 |
| ·岩土体的屈服准则 | 第64-65页 |
| ·理想条件下的D-P 准则的增量本构关系 | 第65-67页 |
| ·斜桩嵌固的有限元模拟 | 第67-68页 |
| ·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8-71页 |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68-69页 |
| ·建模过程 | 第69-71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1-76页 |
| ·计算结果 | 第71-75页 |
| ·桩身内力及侧应力分析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5 工程实例 | 第78-86页 |
| ·工程概况 | 第78-79页 |
| ·场地平面情况 | 第78页 |
|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 第78-79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79页 |
| ·边坡治理 | 第79-81页 |
| ·支护方案 | 第79-80页 |
| ·边坡治理选取参数 | 第80-81页 |
| ·自平衡支护计算 | 第81-86页 |
| ·衡重式挡墙计算 | 第81-83页 |
| ·斜桩计算 | 第83-8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附录 | 第92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