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粘帚霉GR菌株高产β-1,3-葡聚糖酶诱变、酶分离与性质研究及菌株鉴定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前言第12-25页
 一、粘帚霉的种类第12-13页
 二、粘帚酶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及其机制第13-16页
  (一) 粘帚酶对植物病害的防治第13-14页
  (二) 粘帚酶的防病机制第14-16页
   1. 抗生作用第14页
   2. 竞争作用第14页
   3. 重寄生作用第14-15页
   4. 溶菌作用第15-16页
 三、β-1,3-葡聚糖酶第16-23页
  (一) 葡聚糖酶的种类第16页
  (二) β-1,3-葡聚糖酶的来源第16-17页
   1. 微生物β-1,3-葡聚糖酶第16-17页
   2. 植物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第17页
   3. 动物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第17页
  (三) β-1,3-葡聚糖酶的可诱导性第17页
  (四) 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测定第17-18页
  (五) 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第18-19页
  (六) β-1,3-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第19-20页
  (七) 提高酶稳定性的研究第20页
  (八) β-1,3-葡聚糖酶的应用第20-23页
   1. 在真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第20-22页
   2. 在医学中的应用第22-23页
   3. 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第23页
 四、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33页
 一、供试菌株第25页
 二、培养基第25页
 三、溶液和缓冲液配制第25页
 四、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5-27页
  (一) 主要试剂第25-26页
  (二) 主要仪器第26-27页
 五、GR菌株种类鉴定方法第27-28页
  (一) 形态学鉴定第27页
   1. 菌落特征的观察第27页
   2. 产孢结构以及分生孢子形态的观察第27页
  (二)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第27-28页
   1. CTAB法提取真菌总基因组DNA第27-28页
   2. ITS扩增及测序第28页
 六、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方法第28-29页
  (一) 透明圈法测定第28页
  (二) 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第28-29页
   1. 菌株培养和粗酶液提取第28页
   2. 标准曲线制定第28-29页
   3. 酶活性测定第29页
 七、β-1,3-葡聚糖酶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的测定第29-30页
  (一) β-1,3-葡聚糖酶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第29-30页
  (二) β-1,3-葡聚糖酶对病菌菌丝的破坏作用第30页
 八、高产β-1,3-葡聚糖酶的菌株诱变第30页
  (一) 紫外线诱变剂量的确定第30页
  (二) 突变株筛选方法第30页
 九、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第30-31页
  (一) 丙酮沉淀酶蛋白第30页
  (二) 柱层析纯化酶蛋白第30-31页
   1. DE52离子交换层析第30-31页
   2. SephadexG-75凝胶过滤层析第31页
 十、酶学性质检测第31-32页
  (一) 酶分子量测定第31页
  (二) 热稳定性与酶反应最适温度第31页
  (三) 酸碱稳定性与酶反应最适pH第31-32页
  (四)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32页
 十一、GR-6产β-1,3-葡聚糖酶培养条件的优化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8页
 一、GR菌株的种类鉴定第33-36页
  (一) 菌落特征第33页
  (二) 菌株形态第33-34页
  (三) ITS序列第34-36页
 二、GR菌株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其对病菌的抑制第36-38页
  (一) 酶活性第36页
  (二) 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6-38页
   1. 对病菌细胞形态的破坏作用第36-37页
   2. 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7-38页
 三、高产β-1,3-葡聚糖酶菌株的诱变筛选第38-41页
  (一) 紫外线诱变剂量第38页
  (二) GR-6菌株的酶活性及其产酶能力的稳定性第38-39页
   1. 突变菌株筛选第38页
   2. GR-6菌株酶活性及其产酶能力的稳定性第38-39页
  (三) GR与GR-6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第39-41页
   1. 对不同温度的适应性第39-40页
   2. 对不同pH的适应性第40页
   3. 对不同光照的适应性第40-41页
 四、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第41-43页
  (一) 酶蛋白粗提第41页
  (二) DE52离子交换层析第41-42页
  (三) SephadexG-75凝胶过滤层析第42-43页
 五、β-1,3-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第43-46页
  (一) 酶分子量第43-44页
  (二) 最适反应温度第44页
  (三) 热稳定性第44-45页
  (四) 最适反应pH第45页
  (五) 酸碱稳定性第45-46页
  (六) 对金属离子的敏感性第46页
 六、GR-6产β-1,3-葡聚糖酶培养条件优化第46-48页
讨论第48-51页
 一、GR菌株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第48页
 二、生防真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其防病效果第48-49页
 三、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表第61-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苜草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其鸡蛋与组织脂质的影响
下一篇:大负荷运动及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