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法律比较的方法 | 第13-14页 |
2、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 | 第14页 |
五、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14-15页 |
1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法律结构分析 | 第15-22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涵义的界定 | 第15-16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概念 | 第15-16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性质 | 第16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基本性质是信托 | 第16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是一种投资基金 | 第16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法律关系 | 第16-18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 第18-19页 |
·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18页 |
·基金管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18-19页 |
·基金托管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19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法律形式选择 | 第19-21页 |
·公司型房地产投资信托与契约型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比较 | 第19-20页 |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形式的选择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制度价值 | 第22-26页 |
·效率高 | 第22页 |
·安全性强 | 第22-23页 |
·收益率高 | 第23页 |
·治理机制灵活 | 第23-24页 |
·破产隔离功能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我国引进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主要障碍 | 第26-37页 |
·商业伦理的沉沦 | 第26-29页 |
·信赖关系缺失的表现 | 第26-28页 |
·信赖关系缺失的原因 | 第28页 |
·完善信赖关系法律制度对于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意义 | 第28-29页 |
·制度上的障碍 | 第29-35页 |
·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9-33页 |
·缺乏税收上的优惠 | 第33-34页 |
·上市交易限制 | 第34-35页 |
·主体资格准入的限制 | 第35页 |
·我国集合信托产品的先天不足 | 第35-36页 |
·充当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中介 | 第35页 |
·缺乏连续性 | 第35-36页 |
·缺乏专业人才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37-45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设立条件 | 第37-40页 |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资格 | 第37-38页 |
·完善受益凭证的上市发行和交易 | 第38页 |
·投资者及投资形式的限制 | 第38-40页 |
·受益人大会制度 | 第40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退出机制 | 第40-42页 |
·终止事由 | 第41页 |
·正常终止 | 第41页 |
·非正常终止 | 第41页 |
·后续处理 | 第41-42页 |
·对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监管与所得税优惠 | 第42-44页 |
·监管的必要性 | 第42页 |
·监管的方式 | 第42-43页 |
·内部监管 | 第42-43页 |
·外部监管 | 第43页 |
·减免法人所得税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