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水平对高丹草生产性能及土壤无机氮利用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氮素与牧草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 第12-14页 |
·氮素对牧草形态学的影响 | 第12页 |
·氮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氮肥施用对高丹草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3 牧草植株氮肥利用率与土壤无机氮残留问题 | 第14-17页 |
·氮素淋溶损失 | 第14-15页 |
·农田土壤中硝态氮残留 | 第15-16页 |
·土壤残留硝态氮的生态环境效应 | 第16-17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1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2 试验地基本理化性质 | 第18-19页 |
3 高丹草生长季节气象变化图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施氮对高丹草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 第20-3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栽培管理 | 第20页 |
·测定内容和项目 | 第20-21页 |
·经济效益核算 | 第21页 |
·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31页 |
·施氮对高丹草株高、密度及茎叶比的影响 | 第21-23页 |
·高丹草产量及产量组成的比较分析 | 第23-27页 |
·施氮量对高丹草植株全氮的影响 | 第27-30页 |
·氮素生产效率评价 | 第30-31页 |
·高丹草生产施肥经济效益核算 | 第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4 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施氮对高丹草饲用品质的影响 | 第33-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采集样品方法 | 第33页 |
·测定项目 | 第33页 |
·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中CP 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中CF 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ADF 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NDF 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中CA 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中WSC 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中Ca 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氮肥处理对高丹草不同器官中P 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高丹草不同器官饲用营养成分产量分析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氮肥施用量对高丹草土壤氮素时空分布的影响 | 第46-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供试材料 | 第46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46页 |
·测定指标 | 第46页 |
·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2008 年高丹草生长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施氮量对土壤剖面矿质态氮分布的影响 | 第48-51页 |
·氮肥用量对不同土层矿质态氮累积的影响 | 第51-54页 |
·施氮水平对两茬高丹草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降水、pH 值与土壤矿质态氮的动态变化关系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4 结论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