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锡镶艺术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8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 第一章 锡镶艺术溯源 | 第10-18页 |
| ·锡镶艺术产生的地域 | 第10-11页 |
| ·特殊的地理位置 | 第10页 |
| ·威海锡镶的地域性特征 | 第10-11页 |
| ·锡镶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 | 第11-15页 |
| ·锡镶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1-12页 |
| ·锡镶艺术产生的原因 | 第12-13页 |
| ·锡镶艺术流变的过程 | 第13-15页 |
| ·锡镶艺术发展的国际共时性 | 第15-18页 |
| ·中西方装饰风格的相互影响 | 第15-16页 |
| ·锡镶艺术国际化的商业宣传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传统锡镶制作工艺流程 | 第18-25页 |
| ·传统锡镶工艺的制作材料及工具分类 | 第18-20页 |
| ·锡镶工艺所用材料的特性及其来源 | 第18-19页 |
| ·锡镶工艺制作工具 | 第19-20页 |
| ·传统锡镶工艺独特的制作技法及工艺流程 | 第20-25页 |
| ·浇板 | 第21页 |
| ·开凿铸造模具 | 第21-22页 |
| ·浇铸图案粗坯 | 第22页 |
| ·锻打与镂雕 | 第22页 |
| ·连接嵌头 | 第22-23页 |
| ·打磨抛光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锡镶艺术意涵及与其它锡器的比较 | 第25-39页 |
| ·锡镶艺术品的分类 | 第25-27页 |
| ·锡镶的艺术特色 | 第27-29页 |
| ·锡镶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独特设计 | 第27页 |
| ·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共融 | 第27-28页 |
| ·锡镶装饰美感分析 | 第28-29页 |
| ·锡镶艺术图案的审美意蕴 | 第29-35页 |
| ·锡镶图案的分类 | 第29-31页 |
| ·锡镶图案的意涵 | 第31-34页 |
| ·传统姊妹艺术的渗透与共融 | 第34-35页 |
| ·与其他锡器制品的比较 | 第35-39页 |
| ·传统锡器与锡镶艺术的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 ·同料异工的艺术形态 | 第36-37页 |
| ·与云南个旧的锡器比较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锡镶艺术的现状与传承发展 | 第39-48页 |
| ·锡镶艺术的现状 | 第39-40页 |
| ·锡镶企业规模的现状 | 第39页 |
| ·商业市场与消费现状 | 第39-40页 |
| ·锡镶技艺的传承 | 第40-41页 |
| ·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衰败 | 第40-41页 |
| ·锡镶艺术再现生机 | 第41页 |
| ·锡镶艺术的发展 | 第41-43页 |
| ·锡镶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 第41-43页 |
| ·对锡镶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 第43-48页 |
| ·深入挖掘锡镶文化 | 第43-45页 |
| ·开发适宜当下审美的锡镶艺术产品 | 第45-46页 |
| ·加大力度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 田野考察及访谈 | 第50-51页 |
| 学习期间出版书籍与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