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1-25页 |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自修复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混凝土微裂缝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自修复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4硅酸钠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3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4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混凝土自修复微胶囊的设计与制备 | 第25-36页 |
2.1引言 | 第25页 |
2.2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2.3自修复微胶囊芯材及壁材的选取 | 第26-29页 |
2.4混凝土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 | 第29-35页 |
2.4.1制作方法 | 第30-32页 |
2.4.2微胶囊的制作材料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2.4.3微胶囊的表观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33-35页 |
2.5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微胶囊自修复砂浆在不同修复剂下的修复性能 | 第36-45页 |
3.1引言 | 第36页 |
3.2自修复水泥胶砂试件的制备 | 第36-38页 |
3.2.1主要原材料 | 第36页 |
3.2.2试件制备过程及配合比 | 第36-37页 |
3.2.3力学性能及抗压强度恢复测定 | 第37-38页 |
3.3自修复水泥胶砂试件基本力学性能 | 第38-40页 |
3.3.1不同掺量的微胶囊对自修复砂浆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不同掺量的微胶囊对自修复砂浆二次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完全破坏条件下自修复水泥胶砂试件的强度自修复性能 | 第40-44页 |
3.4.1修复前后的微胶囊自修复砂浆试件图片分析 | 第40-41页 |
3.4.2不同固化剂对水泥胶砂强度修复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不同龄期及修复时间对微胶囊自修复水泥胶砂强度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不同因素下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性能的研究 | 第45-61页 |
4.1引言 | 第45页 |
4.2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制备 | 第45-46页 |
4.3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4.3.1试验方法 | 第46页 |
4.3.2主要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4.4不同因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4.5不同因素对抗压强度恢复率的影响 | 第49-53页 |
4.5.1不同因素对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强度恢复的方差分析 | 第49-53页 |
4.5.2不同损伤荷载对各因素显著程度的影响 | 第53页 |
4.5.3各因素的置信度及抗压强度恢复率最佳因素组合选取 | 第53页 |
4.6高荷载损伤条件下不同因素对声学性能恢复率的影响 | 第53-56页 |
4.6.1不同因素对声学性能恢复率影响 | 第55页 |
4.6.2声学性能恢复与抗压强度恢复效果的比较 | 第55-56页 |
4.7图像及微观分析 | 第56-59页 |
4.7.1试件修复图像分析 | 第56-57页 |
4.7.2微胶囊在混凝土中破碎后的微观形貌及EDS分析 | 第57-58页 |
4.7.3试件修复后的微观形貌及EDS分析 | 第58-59页 |
4.8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裂缝宽度及修复时间对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的影响 | 第61-69页 |
5.1引言 | 第61页 |
5.2试验设计 | 第61-62页 |
5.2.1试件制备 | 第61页 |
5.2.2试件损伤方法 | 第61-62页 |
5.3裂缝宽度及修复时间对氯离子渗透性能修复率的影响 | 第62-67页 |
5.3.1评价指标及RCM试验测试流程 | 第62-63页 |
5.3.2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5.4裂缝宽度及修复时间对荷载位移曲线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5.5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本文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