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E7758的电力监测分析仪设计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课题的研究依据与意义 | 第14-16页 |
·高性能dsPIC单片机 | 第14页 |
·高性能三相电能计量芯片ADE7758 | 第14-15页 |
·装置研发的意义 | 第15页 |
·课题研究任务和文章结构分布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电力参数测量理论基础 | 第16-29页 |
·三相交流电信号模型 | 第16页 |
·电压、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 第16-17页 |
·功率的计算 | 第17-19页 |
·有功功率的计算 | 第17-18页 |
·视在功率的计算 | 第18页 |
·无功功率的计算 | 第18-19页 |
·功率因数的计算 | 第19页 |
·电能的计算 | 第19-21页 |
·四象限电能测量介绍 | 第19-20页 |
·四象限电能计算 | 第20-21页 |
·频率的计算 | 第21页 |
·三相不平衡度的测量 | 第21-23页 |
·电网谐波 | 第23-28页 |
·谐波的基本计算 | 第23-25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原理 | 第25-26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原理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 | 第29-42页 |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 第29页 |
·测量模块 | 第29-32页 |
·专用测量芯片ADE7758 | 第29-30页 |
·ADE7758 的引脚功能 | 第30-32页 |
·ADE7758 外围电路设计 | 第32-34页 |
·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33-34页 |
·其他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34页 |
·dsPIC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第34-37页 |
·dsPIC30F系列基本特点介绍 | 第34-36页 |
·dsPIC复位电路与震荡电路的设计 | 第36页 |
·电源及掉电保护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通信模块 | 第37-39页 |
·RS-485 接口介绍 | 第37-38页 |
·RS-485 通信电路 | 第38-39页 |
·按键及显示电路设计 | 第39页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64页 |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42页 |
·下位机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56页 |
·MPLAB集成开发环境(IDE) | 第42-43页 |
·底层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43-44页 |
·系统初始化 | 第44-47页 |
·电参数的测量 | 第47-50页 |
·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故障报警管理 | 第52-53页 |
·面板显示及按键处理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RS485 通信设计 | 第54-56页 |
·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 | 第56-62页 |
·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 | 第56-58页 |
·串口通信设计 | 第58-60页 |
·动态数据实时显示 | 第60-61页 |
·数据保存与查询 | 第61-62页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系统调试 | 第64-73页 |
·误差分析 | 第64页 |
·测量的校准 | 第64-71页 |
·校准原理 | 第65-66页 |
·校准流程 | 第66-67页 |
·校准算法 | 第67-70页 |
·上位机校表软件设计 | 第70-71页 |
·现场调试结果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附录 实验样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