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男性主人公形象修辞 | 第11-33页 |
一、男性主人公形象的身份修辞 | 第11-19页 |
(一) 贫农出身与复员军人的身份修辞 | 第11-15页 |
(二) “无父”与党员的身份修辞 | 第15-17页 |
(三) “新人英雄”的肖像修辞 | 第17-19页 |
二、利他·忘我·去性化的道德修辞 | 第19-28页 |
(一) 新人英雄形象的道德修辞 | 第19-26页 |
(二) 男性英雄的“去性化”修辞 | 第26-28页 |
三、“为了革命而忘情”与被压抑的“新人英雄” | 第28-33页 |
第二章 女性主人公形象修辞 | 第33-40页 |
一、雄性化修辞与情爱的缺失 | 第33-36页 |
二、“女性意识”的凸显及其局限性 | 第36-40页 |
第三章 男女主人公情爱叙事结构模式 | 第40-47页 |
一、“志同道不合”的情爱模式 | 第40-42页 |
二、“志同道合”的情爱模式 | 第42-47页 |
第四章 情爱叙事的政治文化蕴含阐释 | 第47-52页 |
一、主人公形象的叙事功能 | 第47-49页 |
二、叙事的隐蔽成规与裂隙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注释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