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细根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细根研究中的常用参数与功能的联系 | 第9-12页 |
·细根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 第9-11页 |
·细根解剖结构特征常用参数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 第11-12页 |
·细根化学结构特征与功能的联系 | 第12页 |
·研究1级根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细根研究中的分级方法 | 第13页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研究地点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地点概况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样地设置 | 第15页 |
·根系取样 | 第15-16页 |
·1级根的分类 | 第16页 |
·形态特征测量 | 第16页 |
·化学含量测定 | 第16页 |
·解剖结构分析 | 第16页 |
·数据分析 | 第16-18页 |
3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形态 | 第18-26页 |
·引言 | 第1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林分 | 第18页 |
·根系取样 | 第18页 |
·根系分级和1级根的分类 | 第18页 |
·数量比例和形态测量 | 第18-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研究结果 | 第19-23页 |
·不同着生位置的1级根的数量比例及季节动态 | 第19-21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形态 | 第21-23页 |
·讨论 | 第23-25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数量比例关系及其对吸收功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直径和平均长度及其对根功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解剖结构 | 第26-42页 |
·引言 | 第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林分 | 第26页 |
·根系取样 | 第26页 |
·根系分级和1级根的分类 | 第26页 |
·解剖结构的测定 | 第26-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研究结果 | 第27-37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维管束直径和维根比及季节动态 | 第27-30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皮层厚度和比例及季节动态 | 第30-31页 |
·总体1级根的直径与皮层厚度和维管束直径的相关性 | 第31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菌根侵染率变化及季节动态 | 第31-32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原生木质部差异及季节动态 | 第32-37页 |
·讨论 | 第37-41页 |
·内在解剖结构与1级根外在直径的联系 | 第37页 |
·解剖结构与不同位置1级根吸收运输功能的联系 | 第37-38页 |
·原生木质部类型及比例对不同位置1级根生命周期的启示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化学特征 | 第42-48页 |
·引言 | 第4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3页 |
·研究林分 | 第42页 |
·根系取样 | 第42页 |
·根系分级和1级根的分类 | 第42页 |
·化学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研究结果 | 第43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碳含量及季节动态 | 第43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氮含量及季节动态 | 第43页 |
·不同着生位置1级根的碳氮比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 | 第56-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