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台潜山带油藏评价与开发方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3页 |
·工区位置 | 第11页 |
·勘探开发简史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3-21页 |
·地层层序 | 第13-17页 |
·太古界地层演化特征及年龄确定 | 第17-21页 |
·辽河太古界地层演化 | 第17-18页 |
·潜山年龄的确定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构造特征 | 第21-28页 |
·区域地质简况 | 第21页 |
·构造演化及生储盖组合 | 第21-22页 |
·三维地震精细解释 | 第22-27页 |
·采用的技术及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构造图编制 | 第23-24页 |
·断裂系统 | 第24-26页 |
·圈闭特征 | 第26-27页 |
·内幕结构特征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 | 第28-50页 |
·太古界储层特征 | 第28-44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8-34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34-35页 |
·裂缝特征 | 第35-39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9-40页 |
·渗流物理特征 | 第40-44页 |
·微观渗流物理特征 | 第40-41页 |
·储层岩石敏感性特征及对储层渗流的影响 | 第41-43页 |
·岩石敏感性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储层分布 | 第44页 |
·中生界储层特征 | 第44-45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44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4-45页 |
·储层分布 | 第45页 |
·储层测井评价 | 第45-50页 |
·岩性识别 | 第45-48页 |
·储层识别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油藏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 | 第50-56页 |
·油层分布及油藏类型 | 第50-53页 |
·中生界角砾岩油藏 | 第50-51页 |
·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藏 | 第51-53页 |
·地层压力与温度 | 第53页 |
·流体性质 | 第53-56页 |
·地层原油性质 | 第53页 |
·地面原油性质 | 第53-55页 |
·地层水性质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开发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56-61页 |
·开发规律 | 第56-58页 |
·影响产能的因素 | 第58-61页 |
第七章 开发方式研究 | 第61-77页 |
·开发层系的划分 | 第61-63页 |
·井网井距的确定 | 第63-65页 |
·井网的确定 | 第63-64页 |
·井距的确定 | 第64-65页 |
·注水方式研究 | 第65-70页 |
·注水开发的必要性 | 第65-68页 |
·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 第68-69页 |
·注水方式优化 | 第69-70页 |
·注水时机的确定 | 第70页 |
·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 | 第70页 |
·最佳井型设计 | 第70-77页 |
·井型筛选和设计 | 第70-73页 |
·MRC 井参数设计 | 第73-77页 |
·水平井主干段长度 | 第73-74页 |
·水平段方向与裂缝匹配关系 | 第74页 |
·鱼骨井分支参数 | 第74-76页 |
·完井方式选择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详细摘要 | 第82-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