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页
一、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含义和意义第9-12页
 (一) 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含义第9-10页
 (二) 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意义第10-12页
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2-24页
 (一)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行政主体标准第12-16页
  1. 行政主体标准的法律依据第12-13页
  2. 行政主体标准的内涵界定第13-14页
  3. 采用行政主体标准的原因分析第14-16页
 (二)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存在的问题第16-24页
  1. 违背行政诉讼的目的第16-18页
  2. 浪费诉讼资源第18-19页
  3. 忽略程序自身的价值第19-21页
  4. 造成权利救济的范围狭窄第21-22页
  5. 导致被告的确定复杂化第22-24页
三、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4-30页
 (一) 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必要性第24-28页
  1. 保护当事人诉权的需要第24-25页
  2. 发展行政法治的需要第25-26页
  3. 促进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第26-27页
  4.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27-28页
 (二) 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可行性第28-30页
  1. 国内已经具备重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条件第28-29页
  2. 国外有较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第29-30页
四、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的设想第30-42页
 (一) 重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应当考虑的因素第30-32页
  1. 能否实现行政诉讼的目的第30页
  2. 是否有利于解决行政争议第30-31页
  3. 是否有利于节约诉讼资源第31页
  4. 行政诉讼被告是否与行政主体相分离第31-32页
 (二) 以行政公权力行为标准作为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标准第32-36页
  1. 行政公权力行为标准的内涵第33-34页
  2. 采用行政公权力行为标准的原因分析第34-36页
 (三) 行政公权力行为标准下被告的具体确认第36-40页
  1. 以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为被告第36-37页
  2. 以行使行政公权力的其他组织为被告第37-39页
  3. 以船长、机长为被告第39-40页
 (四) 行政公权力行为标准下被告败诉责任的承担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诉讼审前争点整理程序研究
下一篇:我国律师执业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