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研究展望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虚拟耕地战略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31页 |
·虚拟水、虚拟水战略的概念、内涵 | 第21页 |
·虚拟土、虚拟土战略的概念、内涵 | 第21-22页 |
·虚拟耕地、虚拟耕地战略的概念、内涵 | 第22页 |
·虚拟耕地的特性 | 第22-24页 |
·虚拟耕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资源流动理论 | 第24页 |
·资源替代理论 | 第24-25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5页 |
·区域资源配置理论 | 第25-26页 |
·虚拟耕地含量及贸易量的计算 | 第26-29页 |
·虚拟耕地含量的计算 | 第26-27页 |
·虚拟耕地量的计算 | 第27-29页 |
·虚拟耕地资源账户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耕地贸易量分析 | 第31-43页 |
·中国粮食贸易特征 | 第31-33页 |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耕地含量计算 | 第33-34页 |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耕地贸易量计算 | 第34-35页 |
·贸易规模分析 | 第35-37页 |
·产品结构分析 | 第37页 |
·贸易平衡分析 | 第37-39页 |
·虚拟耕地贸易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贡献 | 第39-42页 |
·虚拟耕地贸易在解决耕地紧缺方面的意义 | 第39-41页 |
·虚拟耕地贸易的战略选择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中国虚拟耕地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 第43-54页 |
·虚拟耕地中的经济学思想 | 第43页 |
·比较优势理论内涵 | 第43-44页 |
·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 第44-46页 |
·典型的比较优势模型 | 第44-45页 |
·比较优势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主要粮食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比较优势分析 | 第46-48页 |
·主要粮食产品虚拟耕地贸易量比较优势分析 | 第48-50页 |
·RCA比较优势分析 | 第48页 |
·净出口指数分析 | 第48-50页 |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 第50-53页 |
·调整进出口粮食比例,减少耗地密集型产品出口 | 第51-52页 |
·调整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加强国内地区之间的虚拟耕地贸易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中国虚拟耕地战略优势度评价 | 第54-65页 |
·虚拟耕地战略优势度评价的内涵 | 第54页 |
·虚拟耕地战略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第54-56页 |
·评价体系指标的量化 | 第56-60页 |
·原始数据处理 | 第56页 |
·数据标准化 | 第56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6-57页 |
·虚拟耕地战略优势度计算 | 第57-60页 |
·中国虚拟耕地战略优势度分析 | 第60-63页 |
·评价标准 | 第60-61页 |
·等级结构 | 第61页 |
·区域分异规律 | 第61-63页 |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虚拟耕地战略优势度评价与粮食安全对策 | 第63-64页 |
·东部虚拟耕地发展区 | 第63页 |
·中部虚拟耕地促进区 | 第63-64页 |
·西部虚拟耕地开发区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虚拟耕地战略实施保障措施体系 | 第65-69页 |
·节约耕地 | 第65-66页 |
·扩大虚拟耕地贸易 | 第66页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第66页 |
·合理配置资源 | 第66-67页 |
·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 第67页 |
·创新耕地资源管理体制 | 第67页 |
·克服虚拟耕地的负面效益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7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课题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