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美术作品的生命哲思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4页 |
第一章 黄永玉生命哲思的生成 | 第14-27页 |
·个人经历:生成生命哲思的经验要素 | 第14-20页 |
·良好的家教 | 第14-16页 |
·天生的才情 | 第16-18页 |
·坎坷的经历 | 第18-20页 |
·楚巫文化:孕育生命哲思的原始摇篮 | 第20-24页 |
·楚巫的文化渊源 | 第20-21页 |
·湘西的地域传承 | 第21-24页 |
·时代背景:彰显生命哲思的历史坐标 | 第24-27页 |
·独立于时代洪流 | 第24-25页 |
·独立于同时代的艺术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黄永玉美术作品的生命姿态 | 第27-46页 |
·亲世俗性 | 第27-34页 |
·亲近红尘:可“钻”可“跳” | 第28-31页 |
·亲和雅俗:“适度”原则 | 第31-34页 |
·穿越性 | 第34-40页 |
·穿越的前提:“体验”艺术 | 第34-36页 |
·穿越的对象:“人”以载“道” | 第36-38页 |
·穿越的方法:“游”与“走” | 第38-40页 |
·独立性 | 第40-46页 |
·艺术自由观:批评的自为 | 第40-42页 |
·艺术思维观:平中见奇,奇中见新 | 第42-44页 |
·艺术语言观:全部都姓“黄”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黄永玉美术作品破中求立的生命歌唱 | 第46-55页 |
·破“形”而立:从版画到国画 | 第46-50页 |
·创“新”独立:破自身之“道”与传统之“道” | 第50-55页 |
结语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