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 ·现实背景 | 第10页 |
| ·理论背景 | 第10-14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 ·决策的概念 | 第17-18页 |
| ·职业决策 | 第18-19页 |
| ·职业决策风格 | 第19-20页 |
| ·职业决策风格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页 |
| ·职业决策风格的类型研究 | 第19-20页 |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第20-21页 |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测量 | 第21页 |
| ·职业决策困难 | 第21-23页 |
| ·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及测量 | 第21-23页 |
| 第四部分 研究内容与假设 | 第23-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假设 | 第23-26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类型 | 第23-24页 |
| ·职业决策风格类型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 | 第24-25页 |
| ·职业决策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 第25-26页 |
| ·研究程序 | 第26-28页 |
| 第五部分 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问卷的编制 | 第28-39页 |
| ·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28-30页 |
| ·项目收集 | 第28页 |
| ·归纳分析 | 第28-29页 |
| ·测验项目的编写 | 第29-30页 |
| ·问卷施测 | 第30-31页 |
| ·被试 | 第30页 |
| ·项目分析 | 第30-31页 |
| ·项目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 ·问卷的验证 | 第34-39页 |
| ·工具 | 第34页 |
| ·被试 | 第34-35页 |
| ·信度分析 | 第35-37页 |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 第六部分 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及其影响因素 | 第39-53页 |
| ·被试 | 第39-40页 |
| ·工具 | 第40页 |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 | 第40页 |
| ·职业决策困难问卷 | 第40页 |
| ·统计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 | 第41-53页 |
|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 第41-46页 |
| ·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的差异比较 | 第41页 |
| ·在独生与否上的差异 | 第41-42页 |
|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风格上的差异 | 第42-43页 |
|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职业决策风格上的差异比较 | 第43-44页 |
| ·在生源上的差异 | 第44-45页 |
| ·在职业辅导上的差异 | 第45-46页 |
| ·职业决策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相关分析 | 第46-49页 |
| ·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职业决策风格的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 ·中介效应检验 | 第50-53页 |
| 第七部分 讨论 | 第53-61页 |
| ·职业决策风格问卷编制分析 | 第53-54页 |
| ·关于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验证 | 第54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类型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54-56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类型、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 第56-58页 |
| ·建议 | 第58-61页 |
| 第八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英文部分 | 第63-68页 |
| 中文部分 | 第68-70页 |
| 附录 大学生职业决策调查问卷 | 第70-75页 |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