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一年生论文

大麻素受体与G蛋白相偶联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目录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6页
   ·引言第15-16页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G蛋白活化机制第16-20页
     ·G蛋白信号和鸟嘌呤核苷酸循环第16-17页
     ·G α亚基的结构与功能第17-18页
     ·G β γ亚基的结构与功能第18-19页
     ·视紫红质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第19页
     ·G蛋白活化的动力学第19-20页
   ·G蛋白偶联受体与G蛋白选择性偶联的机制第20-23页
     ·胞内第一个环(ICL1)第20-21页
     ·胞内第二个环(ICL2)第21页
     ·胞内第三个环(ICL3)第21-22页
     ·胞内C末端(Cter)第22-23页
   ·大麻素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第23-35页
     ·大麻素及大麻素受体第23-24页
     ·大麻素受体的组织分布第24页
     ·CB1受体通过偶联到G_(i/v)调控胞内信号通路第24-26页
     ·CB1受体通过偶联到G_s调控胞内信号通路第26-28页
     ·CB2受体的信号机制研究第28-29页
     ·大麻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第29-35页
   ·展望第35页
   ·参考文献第35-46页
第二章 CB1受体与G_s和G_i选择性偶联的分子机制第46-80页
   ·前言第46-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7-54页
     ·材料第47-49页
     ·方法第49-54页
   ·结果第54-71页
     ·CB1介导的胞内cAMP上升第54-57页
     ·CB1通过激G_s-AC途径实现胞内cAMP的上升第57-59页
     ·CB1同时偶联至G_s和G_i第59-62页
     ·CB1受体的ICL2参与调节受体与G蛋白的特异性偶联第62-63页
     ·CB1中参与G蛋白偶联的关键功能性氨基酸鉴定第63-65页
     ·CB1中参与G_s持续性偶联的关键氨基酸第65-67页
     ·高度保守基序DRY(X)_6L中的疏水性氨基酸在受体与G蛋白特异性偶联方面扮演关键角色第67-69页
     ·分子模型研究揭示保守的L222氨基酸参与受体与G蛋白的偶联第69-71页
   ·讨论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第三章 CB2受体G蛋白特异性偶联的结构调控第80-94页
   ·前言第80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材料第80-81页
     ·方法第81-82页
   ·结果第82-89页
     ·CB2受体通过偶联到G_i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第82-83页
     ·CB2嵌合体响应激动剂刺激后的胞内cAMP调节第83-85页
     ·胞内重要功能域及C末端对CB2受体表达、定位和内吞的影响第85-86页
     ·CB2多嵌合体响应激动剂刺激后的胞内cAMP调节第86-88页
     ·CB2受体胞内第二个环中决定与G_i选择性偶联的关键氨基酸第88-89页
   ·讨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四章 CB2受体的内吞及胞内转运机制第94-110页
   ·前言第94-95页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材料第95页
     ·方法第95-96页
   ·结果第96-104页
     ·CB2受体的表达、定位及其内吞动力学过程第96-98页
     ·G蛋白和网格蛋白小窝在CB2受体内吞中的作用第98-99页
     ·CB2受体拮抗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受体内吞中作用第99-100页
     ·内吞后的CB2受体部分参与再循环至细胞膜第100-101页
     ·CB2受体内吞后的分选和降解机制第101-103页
     ·CB2受体C末端在内吞与G蛋白偶联方面的作用第103-104页
   ·讨论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110-115页
   ·全文总结第110-112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12-113页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工作第113-1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第115-116页
附录一 缩略词表第116-117页
附录二 载体构建及引物序列第117-125页
附录三 两种不同的胞内cAMP检测系统示意图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Bt基因对水稻根际及残茬降解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水稻OsSPX家族基因OsSPX1和OsSPX3在磷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