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氧化物二维电子气(2DEG)的形成 | 第13-20页 |
1.1.1 LAO/STO异质结界面的能带结构 | 第13-14页 |
1.1.2 氧化物2DEG的起源 | 第14-20页 |
1.2 氧化物2DEG的物理性质及其调控 | 第20-35页 |
1.2.1 输运性质的调控 | 第20-26页 |
1.2.2 氧化物异质结的铁磁性 | 第26-32页 |
1.2.3 氧化物异质结界面的超导性 | 第32-34页 |
1.2.4 氧化物异质结界面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 | 第34-35页 |
1.2.5 氧化物2DEG的量子霍尔效应 | 第35页 |
1.3 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8-50页 |
2.1 脉冲激光沉积 | 第38-40页 |
2.2 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 | 第40-43页 |
2.2.1 RHEED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2.2.2 RHEED图谱 | 第41-42页 |
2.2.3 RHEED振荡 | 第42-43页 |
2.3 STO衬底表面处理 | 第43-45页 |
2.4 靶材制备 | 第45页 |
2.5 微加工技术 | 第45-46页 |
2.6 外延薄膜表征 | 第46-48页 |
2.6.1 X射线衍射(XRD) | 第46-47页 |
2.6.2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47-48页 |
2.7 输运性质测量 | 第48页 |
2.8 磁学性质测量 | 第48-49页 |
2.8.1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 第48-49页 |
2.8.2 X射线磁圆二色性谱(XMCD) | 第49页 |
2.9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9-50页 |
第3章 带有BaFeO_3缓冲层的LaAlO_3/SrTiO_3异质结界面可调控的自旋极化二维电子气 | 第50-66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异质结的制备 | 第51-52页 |
3.3 输运性质的研究 | 第52-57页 |
3.4 界面磁性的研究 | 第57-59页 |
3.5 2DEG的电场调控 | 第59-65页 |
3.5.1 电场调控Kondo效应 | 第59-61页 |
3.5.2 电场调控反常霍尔效应 | 第61-63页 |
3.5.3 电场调控Rashba自旋轨道耦合 | 第63-65页 |
3.6 结果讨论 | 第6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非晶铝酸镧/二氧化钛氧化物异质结界面输运性质的调控. | 第66-78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异质结的制备 | 第67-68页 |
4.3 衬底晶体结构的研究 | 第68-69页 |
4.4 输运性质的研究 | 第69-74页 |
4.4.1 方块电阻分析 | 第69-72页 |
4.4.2 霍尔测试分析 | 第72-74页 |
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 第74-75页 |
4.6 结果讨论 | 第75-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尖晶石/钙钛矿相MAl_2O_4/SrTiO_3氧化物异质结界面的导电性和铁磁性(M=Fe,Co,Ni) | 第78-90页 |
5.1 引言 | 第78-79页 |
5.2 异质结的制备和表征 | 第79-81页 |
5.3 输运性质的研究 | 第81-86页 |
5.4 界面磁性的研究 | 第86-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利用分数掺杂技术调控γ-Al_2O_3/SrTiO_3异质结界面的电性和磁性 | 第90-102页 |
6.1 引言 | 第90-91页 |
6.2 分数掺杂的概念 | 第91-92页 |
6.3 异质结的制备和表征 | 第92-94页 |
6.4 输运性质的研究 | 第94-100页 |
6.4.1 掺杂浓度对输运性质的影响 | 第94-95页 |
6.4.2 利用ZnO分数掺杂γ-Al_2O_3/STO异质结 | 第95-97页 |
6.4.3 利用Fe_3O_4分数掺杂γ-Al_2O_3/STO异质结 | 第97-99页 |
6.4.4 反常霍尔效应与载流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99-100页 |
6.5 结果讨论 | 第100-10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附录 | 第116-118页 |
双种载流子模型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