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1.1 壳聚糖概述 | 第9-11页 |
1.1.1 甲壳素和壳聚糖 | 第9页 |
1.1.2 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 第9-10页 |
1.1.3 真菌中壳聚糖的生物合成 | 第10-11页 |
1.2 壳聚糖的制备 | 第11-16页 |
1.2.1 从虾蟹壳中制备壳聚糖 | 第11-13页 |
1.2.2 从昆虫外壳制备真菌壳聚糖 | 第13页 |
1.2.3 微生物发酵生产壳聚糖 | 第13-15页 |
1.2.4 真菌壳聚糖的提取方法 | 第15-16页 |
1.2.5 不同来源壳聚糖的比较 | 第16页 |
1.3 壳聚糖的应用 | 第16-19页 |
1.3.1 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 | 第17页 |
1.3.2 在食品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3 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8页 |
1.3.4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木糖母液概况 | 第19页 |
1.4.1 木糖母液的来源 | 第19页 |
1.4.2 木糖母液的利用现状 | 第19页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2.1.1 实验菌种 | 第21页 |
2.1.2 主要实验药品与材料 | 第21-22页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1.4 培养基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2.2.1 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2.2.2 壳聚糖纯度的测定 | 第25-27页 |
2.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4 菌丝体培养及收集 | 第28-29页 |
2.2.5 壳聚糖提取方法 | 第29页 |
2.2.6 壳聚糖脱乙酰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7 壳聚糖粘度的测定 | 第30页 |
2.2.8 壳聚糖黏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30页 |
2.2.9 壳聚糖水分的测定 | 第30-31页 |
2.2.10 壳聚糖灰分的测定 | 第31页 |
2.2.11 硫酸根离子的检测 | 第31页 |
2.2.12 壳聚糖的红外光谱扫描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7页 |
3.1 利用木糖发酵高产壳聚糖菌种的筛选 | 第32页 |
3.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2-41页 |
3.2.1 碳源对菌丝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氮源对菌丝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不同添加物对菌丝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2.4 Plackett-Burman试验 | 第34-36页 |
3.2.5 最陡爬坡试验 | 第36-37页 |
3.2.6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 | 第37-41页 |
3.3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41-47页 |
3.3.1 初始pH值对菌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1页 |
3.3.2 转速对菌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接种量对菌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培养温度对菌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3页 |
3.3.5 培养时间对菌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正交优化试验 | 第44-46页 |
3.3.7 发酵罐放大试验 | 第46-47页 |
3.4 壳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7-54页 |
3.4.1 碱处理条件优化 | 第47-48页 |
3.4.2 酸处理条件优化 | 第48-50页 |
3.4.3 硫酸法提取壳聚糖条件优化 | 第50-52页 |
3.4.4 添加α-淀粉酶处理条件优化 | 第52-53页 |
3.4.5 不同方法提取壳聚糖性质的比较 | 第53-54页 |
3.5 壳聚糖产品的纯化 | 第54页 |
3.6 壳聚糖产品分析 | 第54-57页 |
3.6.1 壳聚糖产品的性质 | 第54-55页 |
3.6.2 壳聚糖的红外光谱 | 第55-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5 展望 | 第58-5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