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1 毛竹背景介绍 | 第9页 |
1.2 毛竹传统育种途径 | 第9-11页 |
1.2.1 杂交育种法 | 第9-10页 |
1.2.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10页 |
1.2.3 转基因法 | 第10-11页 |
1.3 植物多倍体的研究 | 第11-14页 |
1.3.1 植物多倍化是其进化的主要动力 | 第11-12页 |
1.3.2 植物多倍化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1.3.3 多倍体的鉴定 | 第13-14页 |
1.3.3.1 形态学鉴定 | 第13-14页 |
1.3.3.2 细胞学鉴定 | 第14页 |
1.3.3.3 染色体计数法 | 第14页 |
1.3.3.4 流式细胞仪法 | 第14页 |
1.4 毛竹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1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2.2.1 种子的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2.2.2 胚的处理方法 | 第17页 |
2.2.3 流式细胞仪的鉴定方法 | 第17页 |
2.2.4 石蜡切片观察方法 | 第17-19页 |
2.2.5 染色体法观察 | 第19-20页 |
2.2.5.1 试验试剂 | 第19-20页 |
2.2.5.2 试验步骤 | 第20页 |
2.2.6 形态观察 | 第20-21页 |
2.3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1页 |
3 实验结果与倍性鉴定 | 第21-40页 |
3.1 表型鉴定 | 第21-27页 |
3.1.1 秋水仙素处理初期的变化 | 第21-24页 |
3.1.1.1 秋水仙素处理初期表型的变化 | 第21-22页 |
3.1.1.2 秋水仙素处理初期表型发生变化的相关数据的调查 | 第22-24页 |
3.1.2 秋水仙素处理苗期的变化 | 第24-27页 |
3.1.2.1 秋水仙素处理苗期表型的变化 | 第24-25页 |
3.1.2.2 秋水仙素处理初期表型发生变化的相关数据的调查 | 第25-27页 |
3.2 流式细胞仪的鉴定 | 第27-31页 |
3.2.1 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 | 第27-30页 |
3.2.2 测得多倍体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3.3 石蜡切片的鉴定 | 第31-33页 |
3.3.1 石蜡切片法的鉴定结果 | 第32页 |
3.3.2 叶绿体细胞膨大情况调查 | 第32-33页 |
3.4 多倍体性状调查 | 第33-37页 |
3.4.1 不同倍性毛竹株高的差异 | 第34页 |
3.4.2 不同倍性毛竹叶长的差异 | 第34-35页 |
3.4.3 不同倍性毛竹叶宽的差异 | 第35页 |
3.4.4 不同倍性毛竹光合的差异 | 第35-36页 |
3.4.5 不同倍性毛竹抗旱性的差异 | 第36-37页 |
3.5 不同处理组合对诱导结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4.1 目前多倍体常用的诱导方法 | 第40页 |
4.2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毛竹多倍体选取的材料 | 第40-41页 |
4.3 处理过程中秋水仙素的浓度和时间 | 第41-42页 |
4.4 六倍体 | 第42页 |
4.5 多倍体常用的鉴定方法及效果 | 第42-43页 |
4.6 小结 | 第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实验心得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