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移动云安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基于属性加密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案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文组织构成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 | 第17-26页 |
2.1 访问控制机制 | 第17页 |
2.2 移动云中的访问控制机制 | 第17-18页 |
2.3 密码学基础 | 第18-19页 |
2.4 基于属性加密(ABE)的访问控制机制 | 第19-21页 |
2.4.1 基于密钥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KP-ABE) | 第20-21页 |
2.4.2 基于密文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CP-ABE) | 第21页 |
2.5 关于属性加密的预备知识 | 第21-25页 |
2.5.1 双线性对映射 | 第21-22页 |
2.5.2 秘密共享方案 | 第22页 |
2.5.3 拉格朗日插值 | 第22页 |
2.5.4 访问策略与结构 | 第22-23页 |
2.5.5 安全性假设 | 第23页 |
2.5.6 可证安全模型 | 第23-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属性加密的多条件访问控制方案 | 第26-37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3.2 安全模型 | 第27页 |
3.3 算法设计与流程 | 第27-32页 |
3.3.1 初始化 | 第27-28页 |
3.3.2 加密过程 | 第28-30页 |
3.3.3 密钥生成 | 第30页 |
3.3.4 解密过程 | 第30-32页 |
3.4 安全性分析 | 第32-34页 |
3.5 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3.5.1 计算开销 | 第34页 |
3.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支持密钥代理和密文代理的可溯源的访问控制方案 | 第37-51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37-38页 |
4.2 安全模型 | 第38页 |
4.3 算法设计与流程 | 第38-46页 |
4.3.1 系统初始化 | 第38-39页 |
4.3.2 加密过程 | 第39页 |
4.3.3 密钥生成 | 第39-41页 |
4.3.4 密钥溯源 | 第41页 |
4.3.5 密钥代理 | 第41-42页 |
4.3.6 密文代理 | 第42-44页 |
4.3.7 解密过程 | 第44-46页 |
4.4 安全性分析 | 第46-47页 |
4.4.1 可溯源性 | 第46-47页 |
4.4.2 密钥代理 | 第47页 |
4.4.3 密文代理 | 第47页 |
4.5 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支持合作加密和外包解密的访问控制方案 | 第51-66页 |
5.1 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5.2 安全模型 | 第52-53页 |
5.3 算法设计与流程 | 第53-59页 |
5.3.1 初始化 | 第54页 |
5.3.2 密钥生成 | 第54页 |
5.3.3 加密过程 | 第54-56页 |
5.3.4 解密过程 | 第56-57页 |
5.3.5 加密种子 | 第57页 |
5.3.6 可验证性 | 第57-58页 |
5.3.7 外包解密 | 第58-59页 |
5.4 安全性分析 | 第59-61页 |
5.5 性能分析 | 第61-65页 |
5.5.1 数值分析 | 第61-62页 |
5.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