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企业概述 | 第19-31页 |
2.1 电子商务概述 | 第19-22页 |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20-22页 |
2.2 民营快递企业概述 | 第22-29页 |
2.2.1 民营快递企业的概念 | 第22-24页 |
2.2.2 民营快递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 第24-25页 |
2.2.3 当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环境分析——PEST法 | 第25-29页 |
2.3 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企业的关系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物流的供需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3.1 电子商务对民营快递物流的需求现状分析 | 第31页 |
3.1.1 B2C模式下电商企业对民营快递的需求现状 | 第31页 |
3.1.2 C2C模式下电商企业对民营快递的需求现状 | 第31页 |
3.1.3 O2O模式下电商企业对民营快递的需求现状 | 第31页 |
3.2 民营快递对电子商务的物流供给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3.2.1 民营快递企业现有模式及优缺点分析 | 第32-33页 |
3.2.2 民营快递对电子商务的物流供给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3.3 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物流供需差距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3.3.1 供需差距分析 | 第34-35页 |
3.3.2 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服务创新模式 | 第37-55页 |
4.1 面向电子商务的快递服务链的构成与特点 | 第37-39页 |
4.1.1 面向电子商务的快递服务链的构成 | 第37页 |
4.1.2 面向电子商务的快递服务链的特点 | 第37-39页 |
4.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 第39-42页 |
4.2.1 供应链概述 | 第39-40页 |
4.2.2 快递服务供应链 | 第40页 |
4.2.3 供应链管理概述 | 第40-41页 |
4.2.4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 第41-42页 |
4.3 面向电子商务的我国现有快递服务模式分析 | 第42-46页 |
4.3.1 C2C环境下快递服务模式 | 第42-43页 |
4.3.2 B2C环境下快递服务模式 | 第43-45页 |
4.3.3 O2O环境下快递服务模式 | 第45-46页 |
4.3.4 现有快递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4.4 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民营快递企业服务创新模式 | 第46-53页 |
4.4.1 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47页 |
4.4.2 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服务创新模式 | 第47-53页 |
4.5 服务创新模式应用实际分析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服务创新模式案例分析——以顺丰O2O模式为例 | 第55-62页 |
5.1 顺丰速运简介及公司发展历程 | 第55-56页 |
5.1.1 公司简介 | 第55页 |
5.1.2 公司发展历程 | 第55-56页 |
5.2 顺丰对O2O模式的探索——顺丰嘿客 | 第56-57页 |
5.2.1 顺丰嘿客成立背景 | 第56页 |
5.2.2 顺丰嘿客运营模式 | 第56-57页 |
5.2.3 顺丰嘿客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5.3 顺丰面向电子商务的服务创新模式规划与设计 | 第57-62页 |
5.3.1 顺丰O2O服务创新模式总体目标 | 第57-58页 |
5.3.2 顺丰O2O服务创新模式规划与设计 | 第58-60页 |
5.3.3 顺丰O2O服务创新模式设计预期效果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服务创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 第62-69页 |
6.1 快递企业方面 | 第62-64页 |
6.1.1 加强行业自身建设 | 第62-63页 |
6.1.2 改变自身运营模式 | 第63-64页 |
6.1.3 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 第64页 |
6.2 电商企业方面 | 第64-65页 |
6.2.1 提高信息支持技术 | 第65页 |
6.2.2 提升企业服务质量 | 第65页 |
6.2.3 实现电商与快递企业信息共享 | 第65页 |
6.3 政府部门方面 | 第65-69页 |
6.3.1 构建产业规划,实现协同发展 | 第66页 |
6.3.2 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法律制定 | 第66-67页 |
6.3.3 加大行业支持,提供良好环境 | 第67-68页 |
6.3.4 重视行业人才,提升服务能力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9-7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