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工业机器人手眼标定及目标追踪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机器人手眼标定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目标追踪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3 本文来源和主要创新点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结构第13页
    1.5 本章小结第13-14页
2 基于三坐标测量仪的手眼标定方法第14-37页
    2.1 传统的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第14-16页
        2.1.1 传统的手眼标定模型第14-15页
        2.1.2 传统标定方程的误差模型第15-16页
    2.2 标定的物理模型第16-21页
        2.2.1 相机第16-17页
        2.2.2 镜头第17-19页
        2.2.3 光源第19-20页
        2.2.4 手抓标定模型第20-21页
    2.3 基于三坐标测量仪的手眼标定模型第21-36页
        2.3.1 三坐标测量仪第21-22页
        2.3.2 相机成像和畸变模型第22-26页
        2.3.3 基于三坐标测量仪的手眼关系第26-28页
        2.3.4 手眼标定过程第28-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目标追踪方法研究第37-51页
    3.1 TLD目标追踪方法第37-39页
    3.2 追踪算法的主要模块第39-50页
        3.2.1 目标检测模块第40-42页
        3.2.2 目标跟踪模块第42-43页
        3.2.3 学习模块第43-50页
    3.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试验验证第51-65页
    4.1 手眼标定试验第51-59页
        4.1.1 标定试验的操作步骤第51-52页
        4.1.2 求解相机内参第52-54页
        4.1.3 测头图像处理第54-55页
        4.1.4 刚性变换矩阵第55-56页
        4.1.5 双向精度验证第56-59页
    4.2 目标追踪实验第59-64页
        4.2.1 目标追踪的误差计算第60-61页
        4.2.2 目标追踪的性能分析第61-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结论第65-66页
    5.1 全文总结第65页
    5.2 创新点第65页
    5.3 不足之处第65-66页
6 展望第66-67页
7 参考文献第67-73页
8 致谢第73-74页
9 附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联体模式的互联网医院设计与建设研究--以武汉协和医院为例
下一篇:CrtB+CrtI基因串联和TaβHYD RNAi载体的构建及小麦的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