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导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2页 |
1.3 研究路径 | 第22-23页 |
2.社会突现论溯源 | 第23-31页 |
2.1 突现论的历史源流 | 第23-25页 |
2.2 心灵哲学中的“突现” | 第25-31页 |
3.社会复杂系统 | 第31-37页 |
3.1 复杂适应系统及其一般特征 | 第32-34页 |
3.2 社会系统的特征 | 第34-35页 |
3.3 多主体系统模型 | 第35-37页 |
4.社会突现范式 | 第37-46页 |
4.1 社会突现范式的基本特征 | 第38页 |
4.2 社会突现的研究范畴 | 第38-43页 |
4.3 突现圈 | 第43-46页 |
5.社会突现范式的意义及反思 | 第46-55页 |
5.1 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 | 第46-48页 |
5.2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 第48-49页 |
5.3 超越社会科学方法的二元对立 | 第49-53页 |
5.4 对社会突现范式的反思 | 第53-55页 |
6.结语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